当前位置:首页>蜂疗交流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穴位蜂疗辨证

时间:2011-07-10   来源:本站   访问量:98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以突然发生的、不自主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与此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为临床特征的常见病证。“风胜则动”,“善性数变”,所以,就临床表现而言,属于中医风病的范畴。但是从其发病与症状发作的特点来看,又与心神失和及肝风内动密切相关。蜂疗治疗该病时的穴位选择亦由此而定。
  症状特点 属风 病位在心肝

  肝木旺于春,春以风气为主,风主动。患者抽动的症状较多,如眨眼、斜视、搐鼻、噘嘴、摇头、吭嗓、缩颈、耸肩、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身体等,其中以头颈部症状更为常见。诸症以突发、频发、动越不羁为特征,动皆属风。故诸般症状以风证常见,肝主筋膜之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本病内风动越诸症皆由肝起。
  本病临床表现繁杂,然而其症状往往在一段时间内基本固定,同时又会出现阶段性变化。即临床上症状出现波动,通常表现为时轻时重,有时一段时间内又可自行缓解,其变动无常,也是风邪特征。同时,多数患者的症状往往出现于肩部以上,以头面官窍动越不定为常见。也说明本病以风为主的病因病机特点。
  抽动秽语综合征症状常在感冒后加重。风为百病之长,感冒多以风邪为主,风邪兼夹其他邪气致病,侵犯肺卫,扰乱气机,致使原本动越之肝风越发激扬不驯,以致外风与内风合并,内外合邪,故感冒后抽动秽语综合征症状常常趋于加重。
  运动中抽动可以减轻或消失。肝主筋膜,运动则肝气得以疏达,心神大多专一,肝气条畅,心神凝聚,故抽动、秽语不作。
  《素问•宣明五气》曰:“五气所病……肝为语。” 秽语是患者神志清醒状态下的喉中异常发声,常常为发声性抽动,其表现是喉鸣音、吼叫声,此与眨眼、吭嗓、搐鼻等异常动作的发生机理相同,实由肝失疏泄,筋脉失和,变动失司所致。
  抽动秽语综合征病  从心起

  气属阳,阳主动,肢体运动以阳气为用,而气由神使。无阳气不能运动,若神使不当,则为妄动。
  心为五脏六腑一身之大主,生命活动由心主持。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常有易动难静的个性特征与不易受约束的心理特征。加之今天的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宽纵多于严格;进入幼儿园后,在纪律、规范的统一要求下,会有一些儿童不能适应这些纪律与规范,形成想动的个性与集体环境下行动要统一的矛盾,因此,在某些时候,身体不能大动,往往会出现小动作,表现为肩部以上的部位产生过多的抽动秽语等症状。因此,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与教育环境。 

  抽动秽语综合征之症状以动为主,动虽属于风病,然诸动皆由心神指使。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症状经过家长制止或在特定环境下,可以为患儿的主观意识暂时控制,从而不出现各种抽动秽语症状,然而,这种情形一般不能持久存在。动属于风,其主在肝;意识为神,其主在心。所以说,本病发于肝风内动而主于心神失调。
  心藏神,为智慧所出,且言为心声,秽语常由心神失和,言不由己所致。患者的发声性抽动,可以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则是心肝同病。又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者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凡此,皆是心神不宁、肝风动越之象。心神不宁,又会加重病情,以致患者病情在身心疲劳、精神紧张、焦虑以及睡眠不足往往会加重,若能精神放松,症状常常减轻,睡眠后则症状消失。
  抽动秽语综合征仅就常见临床表现而言,虽然以风性变动不居为临床特征,但其病位不离肝木与心神。肝主筋,筋司运动,但主持在心,欲动不能,从而产生了各种不自主、难以持久克制的抽动、秽语等症状。
  心肝皆为阳脏。心藏君火,肝舍相火。心肝同病,阳气失和,神机失调;本病患者儿童居多,儿童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加之饮食多肥厚,而且本病往往病程较长,故病变过程中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患儿体内易于化热化火,火热又可灼伤心肝阴液。所以心肝同病,肝风内动,心肝火旺,阴液耗伤,神机失和是其病程中最为常见的病机变化。
  蜂疗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即从心肝二脏入手

  虽然对本病西医强调存在脑的器质性病变,但就中医理论而言,仍当从风证认识,从心肝论治。
  治心着重在于宁神与清心。心藏神,神使诸窍。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摇头、眨眼、吭嗓、耸肩、噘嘴、秽语等清窍不宁症状,由心神失和所致。所谓心乱则风动,心静则神安。蜂疗时掌握心脑相通的内涵。选穴如百会、心俞、涌泉。心火较旺时,根据“舌为心之苗(火焰)”的理论,使用成永明教授复原的“古法舌针蜂疗”绝技。很快就可见到效果。百会蜂疗安神醒脑。心俞蜂疗养心安神。涌泉蜂疗沉降心火。治肝着重于养肝血和熄肝风。蜂疗时可选期门、章门、肝俞、丰隆,以柔肝熄风。镇静安神。“风停火自灭”。
  中医中药方面,处方注意宁心安神,酸枣仁、茯苓、桔梗皆可随证而使,症状特别顽固时,给予口服小剂量的朱砂粉,常常有奇效,此招类似于“舌针古法”;心气不舒,常易化热,最易产生郁热,常用郁金、川贝母、白茅根、连翘、丹参、淡竹叶开郁清热;郁热伤阴,则需养阴宁心,常需加麦冬、沙参、玄参等药物,也可酌情应用生龙齿、珍珠母、珍珠粉、牡蛎、龙骨等重镇安神之品。此外,可以对患儿进行心理治疗,并鼓励患儿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通过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等,促使其身心协调,所谓“心静则万病皆休”。 治肝之法大要不离平肝与疏肝两方面,但重在疏达而不在重镇肝木。动越之症因心乱而起,平肝不能治其本,重镇反而抑遏生生之机,因此,疏肝与平肝需要兼顾。疏肝常用川贝母、郁金、蝉蜕、薄荷、连翘、香附等;平肝则用天麻、菊花、蝉蜕、僵蚕、钩藤、夏枯草之属,甚则可以选择珍珠母、牡蛎、龙骨、生龙齿、珍珠粉等重镇药物。儿童纯阳之体,升发活泼之机可疏而不可遏,故重镇平肝不可抑遏生发之性。
  心肝火旺,治宜清心泻火,常用淡竹叶、连翘、金银花、栀子、夏枯草、牡丹皮、黄连等。火盛伤阴,可以选加麦门冬、沙参、百合、生地、玄参、天花粉、玉竹等,甘寒养阴生津,清热安神。 ―――――――――――――――――

  附资料1:抽动秽语综合征

  现在小儿抽动障碍的病例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挤眉弄眼、做鬼脸、扭动身体等一些异常动作和∕或清嗓子、吸鼻子等异常发声。很多家长甚至大夫都误认为这些儿童的表现为坏毛病,临床上更常见到把表现为反复眨眼的误诊为“结膜炎”、把表现为长期干咳、清嗓子误诊为“慢性咽炎” 、把长叹气误诊为 “心肌炎”或因不同部位的抽动误诊为“癫痫”等。在此提醒大家注意,并把有关知识与大家共同复习一下,不妥之处请大家提出来。
  什么是抽动障碍?

  该病也叫“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发性抽动”。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以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3:1。90%以上于2~12岁之间起病。早在1885年法国医师George Gilles de la Tourette报告9例并作了详细描述,因此又称为Tourette's综合征。
  抽动障碍的病因

  病因至今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生化代谢紊乱、大脑及躯体患病或损伤、精神创伤和心理紧张因素有关。现倾向于神经系统器质性改变所致,认为可能是大脑基底神经节内多巴胺功能异常引起。有学者报道与饮食习惯关系密切,如大量食用富含色素、咖啡因的饮料、食品添加剂食物或海鲜的孩子患病机会增加。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抽动障碍在感冒后出现或加重。尽管病因素不十分明确,但围产期的损伤、婴幼儿期的躯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及药物的应用、精神紧张因素等应该尽量避免。
  抽动障碍有什么表现?

  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常表现为眨眼、点头、皱眉、噘嘴、嗅鼻、耸肩、抬臂、踢腿、扭动身体、做鬼脸、鼓肚子、长叹气等,甚至有的发展至跳跃、仍东西、打自己以及拾起东西闻等;异常声音主要表现为犬吠样吼叫、干咳、清嗓子、吸鼻子、嘘嘘声,甚至漫骂、说脏话、重复别人或自己的言语。发作时可几种同时出现,动作较刻板,少则一天10多次,多则每天数百次,在精神紧张、时发作次数增多,集中精力做某件事时抽动减少,睡眠时抽动消失。可自我控制一时,但难以长时间自我控制。并可拌有诸多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因其表现不同常被误诊为沙眼、结膜炎、咽炎、心肌炎、癫痫等。
  本病症状时轻时重,呈波浪式进展,间或静止一段时间。新的症状可以代替旧的症状,或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症状。本病虽不使智力减退,但由于部分患儿伴有多动症和强迫行为,加之精神负担,可造成学习困难。
  如何诊断抽动障碍?
  
  1、在病程中某些时候存在着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但不一定同时存在。
  2、一天内发作多次抽动,(通常是一阵阵发作)几乎天天如此,或间歇发作为期超过一年。
  3、抽动的部位、数量、频度、复杂程度和严重程度随时间而改变。
  4、21岁以前发病。
  5 、不是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中毒或已知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病毒性脑炎。
   抽动障碍的危害

  本病有自愈倾向,但实际上自愈率较低,而且从发病到青春期有10年左右的时间,期间病情变化是多样的。特别是有行为异常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活动,不由自主地做出损害别人利益、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事。又由于注意力的不集中及无目的活动太多,造成学习困难、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业。再者家长的打骂、外人的歧视,又可影响患儿心理发育,对成年后进入社会十分不利。所以孩子患病后家长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早期用药,合理用药。                      

  抽动障碍的治疗

  对于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轻症患儿,应以心理治疗为主。主要是进行心理指导,包括帮助正确认识本病,与老师同学取得沟通,告戒家长不要过分注意和提醒患儿的抽动症状,合理安排患儿日常生活,减轻学习压力,,使其尽量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中。
  对于影响的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的重症患儿,则需加用药物治疗。西药目前常选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作用于神经递质及受体的药物以控制症状,一般需1至数周或更长时间,抽动症状才能消失,再继续服用3-6个月方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需注意长期大量应用可出现扭转痉挛、手足震颤、张口困难、伸舌等副作用,同时服用安坦可减少其副作用。中医把此病归为慢惊风的范畴,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辨证用药疗效确切,配合针灸、耳穴帖敷疗效更加满意。
  尚要注意,食品添加剂、含咖啡因的饮料等可促使这类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所以,应尽量减少食用。感冒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所以预防和治疗感冒也显得十分重要。
  怎样做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抽动障碍治疗的重要环节,是防止疾病复发和减少合并症的主要手段。目前常采用以下两个方面:  

  1、心理转移法:临床观察发现,抽动障碍的症状在紧张着急时加重,放松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因此,当儿童抽动发作时,不要强制其控制,最好采用转移法,如让他帮你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些轻松些的事。这样通过减轻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的有目的的活动而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

  2、认知支持疗法:儿童深因挤眉弄眼等异常动作深感自卑,社交退缩。越紧张自卑,症状越严重,症状越严重就越紧张自卑,患儿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感到痛苦而不能自拔。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过份限制、没完没了地指责,尤如雪上加霜。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恶性循环,在心理医生指导下,父母与儿童一起分析病情,正确认识抽动症状的表现就象躯体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病,并不是坏毛病,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
  患儿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中,通过以上心理治疗,大多可以自愈。
  抽动障碍如何与癫痫相鉴别?

  1、抽动障碍有其发展规律,多从反复眨眼开始,呈波浪式进展,逐渐发展至颈、肩、四肢及全身。而癫痫在同一患儿身上发作形式比较固定。
  2、抽动障碍多伴有喉中异常发声,而癫痫则没有。
  3、抽动障碍多不影响智力,没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而顽固的癫痫常伴有智力低下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4、抽动障碍虽可有脑电图异常,但多无特异性,没有痫性放电波。
  5、抗癫痫药不能控制抽动障碍发作,而氟哌啶醇等药物则治疗有效。
蜂疗蜡疗名家更多 >>
寻医问药更多 >>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