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中药时,常有讲究的老年病人问及服此药用什么引子,有的方子上就写有,如一些补养方剂,就写生姜三片、大枣四枚为引;病人需要利尿时,常写灯芯一札、竹叶6克为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下面小编就将一些常用“药引子”摘录于下,供大家参考。蚱蝉:每用3-5个,可以助听开窍,用于实聋,取其发音,亦以声达声之意。蟋蟀:每用1-2对。又名蛐蛐,可以解热,又能利尿,取其穿通,用于尿路点滴不通。鲜荷叶:每用1角(1/4张)-1张,可以清暑。民间服荷叶粥,取其清馨醒脑、沁人心脾、开胃进食。白扁豆:每用15克,健脾开胃,民间用为菜蔬,可以佐餐下饭。绿豆:每用30-120克,清暑益气,并可外用,研细粉,古代用为爽身粉。鲜佩兰:每用15-30克,夏日潮湿,口中甜腻,可用大量,取其芳香清暑化湿,亦“治之以兰”之意。肾精子:是猪膀胱中的结石,其形比粟粒还小,多保存于龙眼肉上,每用2-3粒,多至7粒,通淋利尿效果好。蝼蛄:每用3-7个,焙干,农村夏季夜晚可以灯诱捕,利尿通淋效果好。地龙:即蚯蚓,北方成品多用盐渍并有泥土味,用前宜炒过矫味,民间用于定喘,或与治喘药同用,每用10-15克。
水红花籽:民间称狗尾巴花籽,即辣蓼子,对臌症消水有一定效果,今多用于肝硬化腹水。鲤鱼:每用约500克重1条,煮汤时不加盐,也是民间利尿消肿药,本“千金鲤鱼汤”方意。伏龙肝:每用60-120克,先煎去滓,代水煎药,取其止呕、止吐、止泻、止血,效甚好。也可以用红砖坯用柴草烧炼(忌用煤火)取其中所含之硅化物,凡出血久不止者加此。
糯稻根:每用15克,用于止汗,北方多喜用浮小麦30克,与此效同。
西瓜:随意饮服,可以解暑,又可退热,作为退高热的辅助剂。现儿科病房于西瓜季节广泛应用。
西瓜翠衣:即西瓜皮,为吃西瓜后将皮串起来晒干,于无西瓜季节用之以代西瓜用。
鲜艾叶:每用15克,洗痔疮。如未破可加花椒、食盐各少许,兼消肿。金莲花:每用15克,治鼻咽肿痛,用于咽炎、喉炎、扁桃体炎、乳蛾效甚好,其抗菌力超过金银花,可认为具广谱抗菌作用。
浮萍:每用10克,用于荨麻疹,透疹力强,对鱼虾过敏者可用。
细茶叶:即好茶叶,每用10克,可以治偏头痛,如麻杏石甘汤加细茶叶名五虎汤,用于大叶性肺炎、小儿性肺炎,加此后又具强心作用。陈蒲灰:即芭蕉叶或陈草帽瓣炒成炭,治肿在四肢者可加此,源于《金匮》败蒲散之意,又止盗汗。
桑枝:每用15-30克,治四肢络脉不通,取其通达四肢。鸡冠花:每用10克,即可止痢,又用于白带。民间用时白鸡冠花用于白带、白痢;红鸡冠花用于红带、红痢。又红痢可加用马齿苋、红糖;白痢可加干姜、白芍。生姜:每用3片,解表、和胃;生姜汁每用2-3滴,取鲜姜以水稍泡过,切成细末,乘湿压榨成汁,如服竹沥水时觉恶心欲吐,加2-3滴于竹沥水中,即可和胃纳药;干姜:由鲜姜晒成,每用鲜姜量的1/3,温胃散寒、温脾止泻、温肺止咳方中均加此;鼠妇:每用7-10枚,炒过研粉,涂口疮效果好,成药锡类散中含此。马舌子:即每用2-3条,平喘止痉,又用于癫痫,成药清心滚痰丸含此。海螵蛸:每用10克,可止血,又可外用。又磨成针棒,以黄连或大蒜水泡过,用磨砂眼。黄明胶:为牛皮胶,每用15克,长期服用可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证。
土狗:即姜石,每用100-200克,民间用为利尿,解毒,消肿,近年认为含稀有元素(微量元素),可抗癌。鲜竹沥:每用15-25克,化痰效好,如寒痰可加生姜1-2滴,以佐其寒性。梨皮:选大鸭梨1个,洗净,用刀削于药锅中,待药已沸过时加入,待再沸,即取出漉汁,用于热性咳喘效好,具清肺火、化痰涎、平喘之效。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药引子”的几类功效:(4)引经作用,如羌活性向上、独活向下、桑枝达肢、甘草梢达阴茎、枳实宽胸、桔梗上行、牛膝下引、木瓜在腓肠肌、白芍在腰腿部等。(5)矫味,如服药欲吐,可加点姜,如欲温中,加饴糖(麦芽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