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各地蜂疗

楼顶阳台养蜂场,我退休后的天堂(湖北省随县厉山镇中心小学 蒋志农)

时间:2015-05-16   来源:本站   访问量:568
楼顶阳台养蜂场,我退休后的天堂(湖北省随县厉山镇中心小学 蒋志农)

  小时候就听说过一个童话故事:家乡的山顶上经常闪闪发光。老人们说是山顶上有一个百花盛开、蜂飞蝶舞、四季如春的好地方。上面有人参、灵芝等起死回生的药草,还有长生不老的仙丹。只是很少有人能到达这个山顶平台,只好在夏天的夜晚望着闪闪发光的星星和月亮,做无边的遐想。

  1966年下乡时我就学会了做木工,因为爱动脑思考,1978年,我用会木工的优势发明了一种可以将早稻捡起来的“吸谷器”,每小时可吸早稻谷粒2Kg左右,受到县农机部门重视。被邀请参加县农业机械化会议和随县科技大会,戴花受奖。在当时的知青中传为佳话,乡亲们也经常会找我帮忙解决一些生产工具的难题。

  木工是力气活,年岁大了干不动了。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个养蜂人请我做蜂箱,从此我就爱上了蜜蜂。那时我对养蜂一窍不通,心里想的是养蜂比木工体力轻,年岁大了一样能干。何况做蜂箱、巢框不用请人,能节省开支,决定先买一箱养着试一试。

  1978年夏季芝麻开花的时候,由懂行的养蜂师傅介绍,花了60元买了一箱意蜂。当时生产队上一个劳动力的工价是0.6元,一个月不缺工也只能挣18元。一箱蜂的价值相当于3个月的工资。回家后只要一有空就在巢门前看蜜蜂来回飞,吃饭也端着碗边吃边看,总想经常开箱看看:蜂王是否健在,产卵是否正常,饲料是否够等。不料在第三年的冬天因甘露蜜中毒患大肚病而全场覆没。

  蜂死后的第二年春天,看见别人的蜂群采花取蜜,我又心动起来。经与养蜂人商议,用我的十几脾甘露蜜脾换了3脾蜂,又开始了业余养蜂。汲取上次教训,秋后把甘露蜜全部取尽,改用白糖作越冬伺料,再也没有发生越冬蜂整群死亡的现象了。蜂群也由一群繁殖成30多群,并在1986年秋卖蜂2600多元,还留下15个交尾群。直到现在,仍然定地饲养蜂群80群左右。现在已交给我小儿子专业饲养,我当顾问“坐阵指挥”。

  1988年,我将原来的瓦房改造成二层楼房,并在楼房顶建了一个自行设计的养蜂场。北面和西面有墙,南面和东面作为蜂场飞行通道。并在靠西南面栽了2棵树避阴防晒。蜂场建好后的第二年我扩大了养蜂规模,最多时养蜂150箱,其中继箱强群80多箱。

  1997年以前,每年暑假,我都将蜂群运往离家十几千米的山区小转地采荆条蜜。近几年加强了风景区绿化以及封山育林,本地的荆条也长成了小树,1998年以后蜂群就放在喽顶阳台上不出门,照样能取蜜几千千克,还可以生产蜂王浆,再也不用请车运蜂,风餐露宿了。可以像在工广上班那样管理蜂群。

  特别是2007年我从学校退休后,养蜂成了我的专业。因为养蜂,退休后我的门庭并不冷落:有专门来买蜂产品的老主顾,有慕名而来的新朋友,还有很多亚健康的老友、老同事来询问蜂产品保健知识,有时忙得不亦乐乎。

  每天清晨5:00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到楼顶蜂场“巡视”一番,楼顶上的大花盆里种有玫瑰、金银花、栀子花等多种花草,清晨的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欢迎我给它蜂蛹吃(检查蜂群时削除的雄蜂蛹)。从外面看巢门口结蜂的多少,可以看出群势的强弱,太多蜂外挂则要检查:是否为通风不良;是否要向饲喂器添水,出的蜂是否有毛病〈螨害则翅残,大肚则消化道有病……〉,一忙就忙到吃早饭的时候:在小孙子“爷爷吃饭”的叫声中结束了蜂场的“早巡”。

  退休后我过得很充实,没有觉得时间不好打发,没有失落感:我从不搓牌打麻将,每天除了到阳台蜂场检查蜂群,生力蜂产品外,还要接待养蜂行业的客人,有时还要给专业杂志撰写文章,把养蜂经验、教训与大家分享。自1988年以来,已发表文章80多篇,并与全国多位蜂友有书信和电话往来,如果不是养蜂,是写不出这些文章的。

  总之,是养蜂给我的生活带来阳光,是我的阳台养蜂场充实了我的退休生活,它就是小时候童话里神秘山顶的真实写照。我的楼顶养蜂场真是我退休后的天堂!

                  (2-14--932)
蜂疗蜡疗名家更多 >>
寻医问药更多 >>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