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蜂疗蜡疗培训

蜂针疗法导致机体发热反应的规律及防治

时间:2011-12-28   来源:本站   访问量:766
    摘要:蜂针疗法是利用蜂针、蜂毒制剂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因对多种疾病有独特疗效,临床上正逐渐被病人所接受,但是蜂针治疗的发热反应仍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蜂针疗法引起机体发热反应与蜂针次数、蜂针的剂量、蜂针间隔的时间等因素有关,一般对连续蜂针治疗,而又蜂针量较多时,第2~10次是发热的高峰期。蜂针治疗后引起机体发热,主要是由于引起机体的超敏反应导致的,由于蜂毒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原与抗体产生反应导致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发热。而强烈的发热反应会造成机体的伤害。其防治方法常用小量蜂针脱敏法、药物治疗法等进行防治。

  蜂针疗法是利用蜜蜂的尾针与蜂毒药物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蜂针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皮部,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止痛消肿,扶正驱邪等作用;而蜂毒起到抗菌消炎、调节免疫等作用。近年来因其对多种疾病有独特疗效,故此临床上逐渐被病人所接受。但是蜂针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反应,仍是人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蜂针治疗后往往会引 起患者的发热反应,而强烈的发热反应会造成机体的伤害,并妨碍了人们来接受蜂疗。故此掌握起其发热规律、探讨其发热机理,并研究防治的对策,是发展蜂疗的重要举措。

   一、蜂针疗法后的发热反应规律

  接受蜂针治疗患者,往往会产生发热的现象,其发热反应是有规律可循的。蜂针次数与蜂针量并不成正比,而与机体的敏感程度、个体差异有关。

  1、蜂针后发热反应的发生率:有关蜂针后是否出现发热反应常有几种情况。
  
  ①脱敏不发热。如用极小量蜂针治疗,或用脱敏方法蜂针治疗者,多可不发生发热反应;
  ②大量而必发热。如果蜂量较大,按每日1~2只蜜蜂递增的活蜂直刺法治疗时,我们对165例接受蜂针的患者进行了发热开始时间与蜂针次数以及发热持续时间的探讨,发热的出现率可达99%;
  ③小量而少发热。小量蜂针量,每天每次仅用1~2只蜂针点刺或散刺者,我们统计了220例蜂针患者,约10%出现发热现象。

  2、发热出现时间:

  蜂针发热反应并非是初次蜂针就有反应出现,而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初次接受蜂针后5~20天之内,当再次接受蜂针时,可出现发热现象。而对有些患者,如果他以前接触过蜂毒或蜂针者,可能在再一次进行蜂针时的第1~2天就会出现发热反应。故此在进行蜂针治疗时,要问清患者的蜂毒接触史。

  发热反应的发作时间:一般出现在蜂针后的3~5个小时,为渐进性发展。

  3、发热程度与持续时间:

  蜂针反应的发热体温波动在达37.51℃~39.51℃之间,过分严重者可达40℃以上。而大部分人为低热或午后潮热。持续发热时间与蜂针的剂量及机体的敏感度密切相关,大多数为半天或一天。严重者可发热会持续2~3天。如果患者从未接触过蜂针或蜂毒,试针后,每天仅是极小量蜂针方法进行活蜂针刺,其发热反应的程度较弱,而且持续时间约在半天之内。

   4、发热伴随的其它症状

  蜂针治疗引起发热反应的同时,可能引起全身与局部的某些过敏反应,全身反应可伴 有恶寒、恶风、体倦乏力、头痛、汗出、嗜睡、淋巴结肿大、荨麻疹等不同的症状。

  局部反应可有局部红肿热痛,有坠胀感、瘙痒,色素沉着等,全身及局部症状反应的多少,及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蜂针量和机体体质有关。   
  
  二、蜂针疗法后发热反应的原理

  蜂针治疗后引起机体发热,主要是由于引起机体的超敏反应导致的。超敏反应是指已经被抗原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发生过强的免疫应答,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又称为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超敏反应与免疫反应本质上相同,都是对蜂针中蜂毒抗原物质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但前者表现为病理性,后者表现为生理性。后期随机体对蜂毒免疫力的产生,反应又消失。

  养蜂人常易遭蜂螫,其中绝大多数人或迟或早地会对蜂针液产生免疫力,他们同时耐受二、三百只或更多只蜜蜂螫刺而没有任何中毒症状,蜂针治疗师经常取用蜜蜂,难免被蜂蜇,开始局部红肿反应明显,产生免疫力后再受蜂蜇通常红肿反应轻微。

  蜂针引起的超敏反应包括II型变态反应(速发反应素型),III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IV型变态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往往II型或III型并存。但引起机体发热反应主要是III型变态反应。

   III型变态反应,主要是由于游离的蜂针抗原与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直接或在补体作用下刺激吞噬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沉积在局部组织,通过一系列反应导致组织损伤。

  己知蜂针液中有高分子量的应变原B和C,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49000至200000和105000;透明质酸酶、磷酯酶A2,蜂肽也有抗原特性。抗原(蜂针液)进入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或1gG或1gm,因抗原、抗体两者比例不同,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大小和溶解性也不相同。当抗体量超过抗原量时,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大多沉积在抗原输入部位,蜂蜇局部出现阿瑟氏(Arthus)反应。

  当抗原量稍超过抗体量时,形成的中分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不易被内皮细胞吞噬,而较长时间地存留在血流中;使嗜碱性细胞或血小板释放出组织胺及5-羟色按,使血管壁通 透性增强,导致大分子抗原抗体复合物沿血管壁的基底膜沉着,并激活补体释放趋向因子,吸引中性白细胞并促进其吞噬和释放溶酶体酶,引起炎症并使某些组织产生病变。蜂蜇发 热过敏属于此型的还有血清病样反应,出现发热等,称为蜂针热。超量时会出现肾脏损害等,可持续数天。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三、防治蜂针疗法引起发热反应的方法

  蜂针后引起发热反应只能表明机体的免疫状况,应防止发热反应发生,避免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有人认为蜂针后发热好,这其实是个误区。发热虽然可以说明机体的免疫反应存在,是机体对外来物质的排斥作用,但对机体也有一定的伤害。故此应该尽量避免发热反应的出现及将反应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1、发热反应的预防。可用小量多次的方法,即脱敏方法进行预防。首先要掌握发热反应的规律,可用散剌法、点剌法、减毒剌法等方法,在发热过敏反应的高峰期内让患者逐渐适应蜂针疗法。

  2、对症处理法。对于蜂针后引起的发热的处理,首先要多喝温开水,或蜜糖水,以促使蜂毒反应物的尽快排出,并保证休息。其次可以对症治疗。

  3、药物退热法。适当服用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Apc、百服宁、扑热息痛等药;或服用中药的柴葛解肌汤,注射柴胡注射液等。另外也可适当服用抗过敏药,如强的松、扑尔敏、克敏等药。

  总之,蜂针疗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绝,已在医疗保健事业中显示出独特的效用。但蜂针疗法尚在发展之中,如何减轻治疗中的副作用,提高疗效尚待解决。我们应进一步发掘,以保证其在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 李万瑶 周颖芳 赵昭和 贺必梅
 
蜂疗蜡疗名家更多 >>
寻医问药更多 >>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