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指头晕眼花,轻者闭目稍作休息即止,重者如作船车,天旋地转,不能站立,甚至昏倒等。
一、 诊断要点
1、感觉眼花或眼前发黑,冒金星,四周物体旋转不定。
2、自觉双足站立或步履不稳,身晃头摇。
3、常见恶心呕吐,心悸出汗、心慌、四肢震颤等。
二、辩证分析:
本证为临床常见病,且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亦可相互为并见。如肝阳上亢兼肝肾阴虚,血虚兼肝阳上亢,肝阳兼痰浊等症,临床上以虚症或本虚标实证较为多见。眩晕多系本虚标实,实指风、火、痰、瘀,虚则阴虚血少精亏。其病变脏腑以肝、脾、肾为重点,三者又以肝为主。
急者可选用熄风、潜阳、清火、化痰等法以治其标为主,缓者多偏虚,当采用补气血、益肾、养肝、健脾等法以治其本。
低血糖、颈椎病变也可出现眩晕症状,当先予以排除。
三、辩证论治
1、肝阳上亢型
证见:眩晕耳鸣,头脑发胀且疼痛,劳作或发怒时加重,面潮红或暗红,急躁易发怒,失眠多梦,口苦、舌质红或紫红,苔黄。
治则: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滋阴潜阳汤(单方验方)
处方:石决明25g、女贞子25g、杜仲25g、熟地黄25g、生牡蛎20g、桑寄生20g、山茱萸15g、夏枯草10g、天麻10g,水煎服。
六腑线、天河水线、督脉线、膀胱经线、刮痧透皮给药(蜂毒精擦剂)
蜂针穴位:太冲、太溪、合谷、三阴交、肝俞、肾俞、风池、外关、阳陵泉、足临泣、神门。
大推、曲池、委中刺络拔血罐、隔一日一次。
2、气血方虚型
证见:晨起眩晕,动则加剧,或劳累即发,面色晓白,唇甲不华,心悸不眠,懒言少语,少气乏力,舌质淡。
治则:温运脾胃,补养气血
方药:主方归脾丸(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2g、白术12g、茯苓12g、白芍12g、龙眼肉10g、何首乌18g、远志6g、酸枣仁15g、大枣5枚。水煎服。
蜂针穴位:中脘、足三里、脾俞(蜂针同时加艾条温灸);三阴交、天枢、气海、百会、关元、血海;神阙、关元、中脘、隔姜灸每日一次。
3、肾精亏虚型
证见:眩晕、腰膝酸软、耳鸣、心悸健忘、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质红。
治则:滋阴补肾
方药:马菊散(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生地黄30g、天府10g、钩藤20g、菊花9g、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赤芍12g、白芍15g、当归12g、川芎6g。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蜂针穴位:太溪、三阴交、肾俞、关元、命门、曲骨、次髎;肾俞、太溪、关元、命门蜂针同时加艾条温灸。
配食:蜂王浆、花粉、蜂蜜,按1:1:2配合食用,口服每日3次,每次一汤匙。
4、痰浊中阻型
证见:眩晕且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少食多寐,苔白腻。
治则: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平肝化痰汤
处方:法半夏18g、车前草18g、夏枯草18g、生代赭石45g水煎服。
火疗前胸部(蜂毒精擦剂透皮给药)
三关线刮疗
蜂针穴位:脾俞、胃俞、中脘、阴陵泉、天枢、足三里、肺俞、丰隆。
5、淤血阻络型
证见:眩晕、头痛、或兼见失眠、健忘、心悸、萎靡不振、面色或口唇色黯紫色,舌有紫斑或瘀点。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单方验方:化瘀清散汤《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柴胡10g、葛根12g、丹参15g、杭菊12g、桑枝12g、牡丹皮10g、赤芍10g、红芪10g、地龙10g、薄荷6g水煎服。
火龙透皮给药法(蜂毒精擦剂透皮给药)
刺络疗法
蜂针穴位:主穴:心俞、膈俞、三阴交、血海;
配穴:百会、风府、风池、合各、内关、郄门、期门、章门。
本人近年治疗的眩晕病患者近百例,一般经过1-2个疗程基本都可以治愈,疗效稳定,不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