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种自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皮疹的皮肤病,中医俗称风痒症、风瘙痒。
一、诊断要点
1、 初始有自觉皮肤瘙痒,没有原发性皮疹,瘙痒可呈阵发性,有的有灼热感、蚁行感。
2、因手挠、抓等出现抓痕、血痂、久而可出现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湿疹样变或苔藓样变,有的可继发感染。
3、有局限性和泛发型之分,局限性患者,则见于肛门,阴囊或女阴部等处。泛发型者,可见于老年人,或有季节性(冬季或夏季,此外,可由于消渴症、黄疸病、血液病或妊娠等所引起。
二、辩证分析
风瘙痒因外受风邪,湿热聚于内,久而风湿热又郁于肌肤不得疏泄所致,或因素体血虚,或老年气血不足,肌肤不得营养,生风生燥所致。辩证可分为风湿热型和血虚风燥型。湿疹、风疹亦可参照以下方治疗。
1、风湿热型
证见:病程一般较短,以年轻者较多见,好发于夏季。瘙痒遇热或汗出加剧,易继发湿疹样病变或继发感染,常伴有口干渴,心烦易怒,流眼泪等症状。苔薄黄或黄腻。
治则:疏风清热祛湿。
方药:主方消风散加减
处方:荆芥、蝉蜕各9g、防风12g、白鲜皮12g、生地黄25g、生石膏30g(先煎)土茯苓30g、冬瓜皮30g、生薏米仁3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
六腑线、天河水线、督脉线、膀胱经线刮疗透皮给予蜂毒剂治疗,以疏散肌肤下风热、湿毒。
蜂针取穴:大推、合各、太冲、内庭、阴陵泉、风池、风市、血海、鱼际。
曲池、委中、大推、每日取2-5穴,三棱针点刺后拔血罐,以清泻六腑之热毒,可间隔1-3日进行一次。
2、血虚风燥型
证见:病程多较长,一般以老年人或素体虚弱者多见,多发于冬季,瘙痒遇冷或天气干燥时加剧,皮肤干燥脱屑,或伴面色 白、头晕、失眠、舌质淡红、舌薄白。
治则:养血祛风润燥
方药:
主方:当归饮子加减
处方:当归12g、防风12g、乌豆衣12g、川芎9g、荆芥9g、熟地黄18g、白芍15g、白蒺藜15g、何首乌15g、麦冬15g。水煎服,每日1剂
说明:由于消渴、黄疸、血液病等引起的,则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蜂针取穴 :风池、风门、曲池、血海、风市、肺俞、天泽、鱼际、照海。
风寒重者,针风池、风门同时可加艾条温灸。
河南驻马店 宋云良
2014年9月
下一篇:蜂毒精擦剂刮痧疗法防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