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蜂疗保健技术

肝炎、乙肝、丙型肝炎、脂肪肝、转氨酶增高

时间:2010-07-23   来源:本站   访问量:1093
  —、为什么要搞穴位蜂蜇疗法治疗肝

   1992年3月18日《北京晚报》介绍一位肝硬化病人叶科良自蜜蜂蜇刺后,获得惊人的治疗效果。当时住院的肝病病人联名向我请示能否开展蜂蜇疗法,经医院领导批准后,责成我负责主抓这工作。科研立题,查阅文献,前曕分析及具体的实施方案,待一切就绪后,確定当年五•-节正式开展穴位蜂蜇疗法试点工作。肝硬化患者杨某某曾给叶科良去信了解治疗效果,叶科良当年在5月8日给杨某某回的信。正因为蜂疗具备有效性,价格低廉,操作方便,资源充足并易于推广的特点,才被人们所看好。此外古今中外又有许多有关蜂针、蜂毒治疗疾病的文献报道,故又具备可靠性。我在鞍山地区系用蜂疗肝病首创者,具有先进性,因此,1996年我荣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蜂疗的治疗效果

   自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之间,采用蜂疗与药物配合的综合疗法,共计治疗1048例(除医院职工及家属外)余者为门诊和住院病例。

   乙肝病毒大三阳者340例;小三阳者173例,慢性肝炎163例,各型肝硬化126例,脂肪肝160例,急性肝炎(有黄或无黄)32例,丙型肝炎及HCV携带者31例,戊型肝炎HEV3例,胆囊炎2例,药物性肝炎1例,肝癌术后1例。

   经临床统计分析,其疗效均高于对照组,有的病例达到HBV和HCV彻底清除.临床实践证明,蜂蜇疗法(综合疗法)具有控制慢性肝炎不向肝硬化发展的作用,对已经形成肝硬化病人不但能阻止纤维化进展(如PIIIP,透明质酸酶等逐渐降低)而且还有控制肝细胞癌变的能力。

   国外有人发现养蜂人罹患癌的频率比其它职业者低,故联想到1个健康人平素有计划按时接受蜂蜇(类似于预防接种那样)必定有益。

   这么多的病例,都突出地显现出来如下现象;只要接受过蜂疗(完整—个疗程或以上)有的间隔1年或几年再见面时,曾携带乙肝、丙肝炎病毒者,有的已全部转阴;有的虽未全部转阴但不发病;慢性肝炎几年后见面仍然未向肝硬化发展,病情稳定,正常上班。  

   最为有意义的是,肝硬化病人有部分病例几乎每年要做一个疗程的蜂疗,临床病情稳定,心情都不错,还能做事,无一例癌变。脾大回缩明显。  

   例如,某男性、现年75岁、卫生行政干部。1980年经多家医诊为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该患者兄弟5人、姐姐1人。除本患者外,余者5人在不同时期均患肝癌,已有4位去世,尚有一位弟弟在2009年确诊肝癌,在上海治疗后居家疗养,据说2010年10还存活于世,但消瘦日渐显著。该患者与我都同属卫生系统,即是病人又是朋友,他几乎每年都蜂疗-个疗程,药物基本上不用。他虽然已75岁,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8-10岁,精神饱满,根本没有僈性病的体态。 

  另-位女性及儿子于2001年同来蜂疗,患者当年29岁,儿子4岁都是乙肝大三阳携带者,这位患者我-直观察到2006年。 家族中母亲50多岁时病故于肝硬化。患者的母亲兄弟姐妹9人,已知有4位哥哥一个妹妹死于肝癌,其中另-个妹妺的儿女中(年龄与患者不相上下)一个死于肝硬化,另一个死于肝癌。这突出说明一个问题:乙肝病毒的家族集聚导致肝硬化、肝癌的集发性。   

--------------------------------------------------------------------------------------------------

  1998年3月至2000年8月,笔者用蜂针配合蜂产品治疗乙型肝炎82例,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在82例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13例。年龄15~69岁。发病时间最长26年,最短6个月。其诊断和分型按照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会议 (1995年5月北京)修订的标准。慢性乙型肝炎轻度30例,中重度21例;肝炎肝硬化31例。见表1.表2。 

  2治疗方法

   2.1采用活蜂(意大利蜂)直刺法 

  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循经取穴:章门、期门、太冲、阳陵泉、胆囊点、三阴交、阴陵泉、中脘、足三里、肝俞、胆俞、脾俞、肾俞、胃俞、膈俞、大椎、腹股沟和膻中等。

   2.2实施方法

   每天一次,适应期、治疗期、巩固期各15次,共45次为一个疗程。开始按每次用蜂3,5,7只或4,6,8只顺序增量,出现发烧时可作维持量,不烧时继续增量,直达治疗量150~180只/次。治疗期坚持10~15次后,进入巩固期治疗,每次40~60只,15次为止,总用蜂量3000~3500只。

   2.3配合服用蜂产品:蜂巢粉、蜂王浆、蜂蜜、蜂胶、蜂花粉

   用法:蜂巢粉15~30克,放不锈钢锅或砂锅中,加凉水500克,文火煎沸40〜50分钟,至余下300克,滤取蜂巢液,调和蜂蜜饮服。每日1~2次。
  同时服:鲜蜂王浆、蜂蜜的配比为1: 1,每日2次,每次20g,分早、晚空腹含服或温开水冲服。天然蜂胶,每日2次,每次1~2g,口嚼30分钟后咽下,肝硬化伴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吐掉;蜂花粉,每日3次,每次10g。   

  2.4注意事项

   (1)蜂蜜过敏、多种蜂产品过敏者禁用。
  (2)有出血倾向,身体极度虚弱者慎用。
  (3)妇女行经期和少数增量过敏反应者暂停用。
   (4)蜂疗期间禁食虾、螺、蚌和辛辣物品及含虫、蛇类药物; 
  (5)注意皮肤保护,蜇点不可过度集中,以防局部刺伤。 

   【说明及注意事项】

  1、欢迎您登录本网站"蜂疗视频"栏目:观看CCTV-7科技苑:《蜂毒的另类用途》──介绍蜂疗的基本方法,蜂疗防治肝炎、肝硬化和癌症。

  2、欢迎您登录本网站"蜂疗人物"栏目:战胜病毒弥漫性肝癌,蜂疗抗癌强人
──王庆友先生
-------------------------------------------------------------------------------------------

附: 蜂巢粉          购货热线 18903746996 
  
  蜂巢是蜜蜂产卵育虫及贮存食物的地方,蜂巢保留着蜜蜂茧衣(类似哺乳动物胎盘)、蜂胶、花粉等多种特殊物质。蜂茧衣是蜂幼虫有机生物体生理酶化角质物质,和人胎衣一样均属生命活力最强的组织,具有补气、养血、益精作用,是调节内分泌和滋补强身的首选上品。

  公元前的《神农本草经》就有“蜜蜡(蜂巢)味甘、微温、无毒。主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的记载,巢脾具有抑菌杀菌、攻毒杀虫、祛风镇痛、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等生物学及药理学价值,是具有良好前景的天然食疗佳品。

  临床和民间传统验方、秘方,大量使用蜂巢健身和调治疾病。天然蜂巢含有蜂蜡,易遭巢虫破坏,通常,用蜂巢调治疾病要先脱去蜂蜡,粉碎成蜂巢粉,蜂巢粉保留了蜂巢中除蜂蜡以外的有效成分,临床效果更好,而且服用非常方便。

  蜂巢粉可用于各种鼻炎、肝炎、妇产科疾病、高血脂、粥样动脉硬化、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胃病、前列腺疾病、阳痿、遗尿、凤丹、脚癣、血小板减少症、肿瘤等。

   蜂巢粉包装、含量:无纺布过滤袋包装,15克×24袋;每盒净含量360克。 

  蜂巢粉用法、用量:可用蜂蜜调成糊状内服;或黄酒送服;或温开水冲服;或嚼服,每次5克,每日2~3次;可煎煮滤出蜂巢液配蜂蜜内服或外用,可泡茶饮服;泡酒内服、外用或作喷剂等。蜂巢粉每次15~30克,每日2~3次或适量。

  注意事项: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初次用量要少,待确定无过敏后,慢慢增量。

  
例:各种鼻炎、肝炎、高血脂症、支气管炎、哮喘、胃病、阳痿等:

  蜂巢粉用于治疗肝炎:在古今验方和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蜂巢粉对肝炎等内科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治疗和辅助疗效。上海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医院等7家医院,使用蜂巢制剂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有效率达90%、治疗慢性肝炎有效率达76%、治疗迁延性肝炎有效率达71%。杭州第一人民医院全国梁等,用蜂巢治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慢性携带者89例,获得满意的效果,表面抗原近期转阴率为85.1%,其中11例治疗后3~6个月随访复査,9例阴性、2例阳性。王润洲等人用蜂王浆、蜂巢和蜂蜜制成的蜂膏治疗慢性肝炎20例,每次服10g,每天3次,连服10周,结果肝功能均转为正常,表抗转阴率80%,症状普遍好转。
  用法1:蜂巢粉5克,用蜂蜜调成糊状内服,每日2~3次; 
  用法2:蜂巢粉5克,嚼服,嚼后咽下或吐渣;每日2~3次;
  用法3:蜂巢粉15克,开水冲泡成蜂巢茶,调和蜂蜜饮服,1袋可泡多次;
  用法4:蜂巢粉15~30克,放不锈钢锅或砂锅中,加凉水500克,文火煎沸40〜50分钟,至余下300克,滤取蜂巢液,调和蜂蜜饮服。每日1~2次。
---------------------------------------------------------------------------

  【实验研究报告】

  1-4-5蜂疗对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取穴、用蜂,服用蜂产品,治疗结果、典型病例,讨论)(2-01-507)(28-02)
  1-4-7慢性丙型肝炎蜂疗的疗效观察(附30例报告)(一般资料、取穴、用蜂,结果,讨论)(28-02)
  28-02病毒性肝炎蜂疗抗病毒疗效分析
  28-02慢性重症肝炎疗效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28-02蜂针及蜂产品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研究
  2-05-27蜂胶护肝作用的研究进展
  2-07-1228花粉防治肝病的机理分析(调整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修复和保护肝脏、全面良好的营养支持、修复消化吸收系统、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提高血液质量、活血化瘀防治微循环…)

  【蜂疗保健资料汇集】

  1-1-33蜂王浆治好了慢性肝炎
  1-1-37蜂产品疗法──慢性肝炎、乙型肝炎
  1-2-60蜂巢临床验方──乙型肝炎
  1-3-36鲜蜂王浆,真好!(治疗脂肪肝、典型病例1)
  1-3-45完全营养品──蜂花粉对肝病的疗效
  1-3-54蜂王幼虫有什么医疗保健作用?(营养不良、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肝炎、癌症,白细胞减少症…)
  1-4-25蜂蜜疗疾2例2-02-526(治疗肝炎:炒五味子1.5kg、研末加蜂蜜2.5kg泡3天后服用,1天3次,每次1匙,2月肝炎痊愈。典型病例1)
  1-4-37蜂王浆给了我生活的信心(治疗乙肝、典型病例1)
  1-4-71蜂针治疗疼痛、不适症效果好
  1-4-80八旬老人服蜂产品出现奇迹(典型病例1,肝炎、前列腺炎…)
  1-1-9蜂蜜治肝病
  1-1-13蜂王浆治肝炎
  1-3-28理想保健品──蜂王浆(肝病)
  3-06-627蜂胶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机理、作用…肝癌、乙型肝炎、肝损伤、脂肪肝…)
  4-142神奇的蜂王浆──肝病
  5-89蜂胶的神奇妙用──肝炎
  8-76花粉保健佳品及使用方法──肝病
  3-06-731蜂房验方(急慢性乙型肝炎:蜂房、太子参、黄芪各20g,虎杖12g,五味子10g,丹参、丹皮各15g,每剂水煎服2次,每日1剂,1疗程4~8周)
  2-06-835开展蜂毒疗法体会(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
  3-06-1205陈年蜂房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治疗多种疾病:治重舌涎出、口疮、慢性咽炎、咳嗽、支气管炎、肝炎、痈肿疮毒、癣、痒、疹、泌尿结石、宫颈糜烂…有多配方,治法)
  1-1-48蜂花粉的药理与保健作用的研究概况(抗衰老、调节神经系统、失眠、肠胃功能、心脑血管、肝、贫血、抗辐射、前列腺炎、免疫功能、糖尿病…)
  1-1-69蜂产品的综合利用 治好了我的一身病(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口腔溃疡…)
  1-3-28蜂王浆对肝病的疗效(典型病例6)
  1-5-32蜂王浆解除了我多年的心病(乙型肝炎)
  1-5-37蜂王浆治疗乙型肝炎的方法
  1-5-66蜂王浆对乙肝患者的营养作用
  1-5-66一位乙肝患者的服用感受(典型病例1)
  1-5-75慎选蜂王浆,走好健康路(高血压、脂肪肝、前列腺增生、痔、失眠…典型病例1)
  28-02蜂疗传奇
  1-1-65一个被蜂蜇过、又拿蜂蜇别人的人(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28-02)
  9-400蜂毒治疗治疗乙型肝炎,配合服用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酊,总有效率100%。9-41蜂蜜有保肝作用吗?
  9-56蜂蜜治疗肝脏病的效果怎样?
  9-127蜂王浆有保肝作用吗?
  9-163蜂王浆对急慢性肝炎有疗效吗?对甲、乙、丙、丁、庚型肝炎有疗效吗?对肝硬化、脂肪肝有疗效吗?蜂王浆为什么对肝脏病有神奇的疗效?
  9-256花粉对肝脏病有疗效吗?
  9-307蜂胶有保肝作用吗?
  9-322蜂胶对乙型肝炎有疗效吗?蜂胶为什么能治乙型肝炎?
  9-400蜂毒对乙型肝炎有疗效吗?蜂毒对肝硬化有疗效吗?
  9-445蜂王幼虫对肝炎有疗效吗?
  9-458蜂巢制剂对肝炎的疗效如何?

【典型病例汇集】


  3-09-440蜂王浆延长重病患者的生命(典型病例3,有一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历史久远的全球性传染病。在五种病毒性肝炎当中,以乙型肝炎为主要。目前世界有20多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至少有2.8亿人为HBV持续携带者。我国通过对70万人群的抽样凋查,人群对HBV感染率为45-60%,而HBV携带率为7%--12%,约有1亿人为乙肝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我国与泰国、缅甸、非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一样,均属乙型肝炎(HB)的高发区。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每年有200万人死于HBV引起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已列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对其防治中,尤其在维护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和对乙肝防治中,中医蜂疗具有独到之处,值得进一步推广。

  众所周知肝脏是人体的合成器官和解毒器官。人体消化吸收后,多余的葡萄糖在肝脏被合成糖朊贮存起来,大部分氨基酸在肝脏内进行蛋白质再合成,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通过肝脏的氧化、还原、结合和肥氨等作用而被解毒。因而,肝功能损害,对人体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肝炎是一种常见病,据我国调查11310人中,肝炎患者占4.35%,可见它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

  一、蜂产品治疗机能

  (一)抗病毒抗感染

  蜂蜜、蜂乳、蜂胶、蜂房等均有抗菌抗病毒功效。而且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还能逐渐清除,更有预防感染的能力。同时,还可使机体抵抗力增加,机体素质改善,增加抵御能力。王浆研究证明,蜂王浆对在鸡胚上繁殖的病毒有杀灭作用。在鸡胚中加入2.5-10毫升蜂王浆溶液于7℃条件下经48小时,发现A和B二型病毒皆被抑制,而鸡胚生长发育仍然正常。

  (二)肝细胞再生

  蜂乳、蜂子和蜂胶具有促进肝细胞新生,修复肝损伤,使变性和坏死的肝细胞为新生的肝细胞所代替,从而有利肝功能的恢复,改善了新陈代谢,这是肝脏恢复的基础。实验研究表明,给大鼠的肝脏作部分切除后,观察大鼠的体重与血清蛋白都有增加,血清和肝组织内的转氨酶较对照组为低,显示肝功能较佳。病理切片检查肝细胞再生现象旺盛。另外,我国科学工作者用四氯化碳诱发大白鼠肝炎,造成肝功能损害,然后给服花粉,结果给对照组大白鼠的肝功能及肝细胞恢复均比对照组快。

  (三)保肝护肝

  蜂蜜提供丰富果糖和葡萄糖,能源充足,以利保肝养肝,同时,各种蜂产品还有充足的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核酸。另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也格外充足。再加上生物活性物质的补给,使各种物质代谢、吸收、利用增加,机体代谢水平的改善,使脂肪和糖等代谢完善,不给肝脏增加负担,促进肝脏恢复。

  许多实验表明,花粉对肝细胞有良好保护作用,对慢性肝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罗马尼亚艾洛蒂努(M·lalomiteanu,1976年)等报道他们给110例肝炎患者服用花粉或蜂糖,每日30克,连续1-3个月。结果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肝功能化验各项指标明显改善,血中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从0.85增至1.26,经统计处理P

  (四)调节免疫水平

  蜂乳、蜂花粉、蜂子和蜂房等均能双向调节机体免疫水平。根据人体需要,能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尽快清除感染原。还可调动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免疫能力,有利清除病毒,并提高机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增加防御力度。

  花粉的护肝作用与花粉中含有激素、维生素、氨基酸、核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有密切的关系,也与花粉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五)增加肝内能源储备

  肝内能源的多少,对肝损伤的恢复,肝功能活化有直接影响作用。而蜂产品通过不同方式增加肝细胞的能源贮存量。

  实验证明,蜂蜜治疗肝脏疾病,主要由于它的化学和生物学上的成分所决定的。已经证明葡萄糖除了构成细胞组织的营养物质外,它还能增进肝脏糖原物质的贮存,并使组织的新陈代谢加强。人体的肝脏起过滤器的作用,它能解除细菌产生的毒素,而糖原则使这种作用得到加强,因而也增强了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

  肌肉注射蜂王浆,能使豚鼠肝脏三磷酸腺苷酶(ATP酶)活性降低33%。ATP酶的活性,表示ATP的分解程度。酶活性越高,ATP分解得越多,能量消耗越大。蜂王浆降低此酶的活性,表示蜂王浆有节省两种组织中的能量,保持机体的能量储备,以便于应急。

  (六)改善肝细胞代谢水平,恢复肝功能

  蜂产品改善或增强肝细胞新陈代谢,以利肝功的恢复。通过实验,每日给豚鼠灌胃(40毫克/千克)或肌肉注射(10毫克/千克)蜂王浆共8天,然后处死动物,测定心脏和肝脏的耗氧量。结果证明,蜂王浆能使肝脏耗氧量增加,尤其是以灌胃纺药最显著,平均增加77%。蜂王浆对心肌耗氧量无影响。耗氧程度能反映线粒体呼吸功能.因此试验结果表明,蜂王浆能增加动物肝脏线粒体的呼吸功能。

  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蜂王浆协作研究组,对20例小儿传染性肝炎进行对比观察,以蜂王浆的治疗效果为最好。食欲平均5天恢复正常,黄胆平均4.5天好转,6.8天全部消失;肝脏肿大4.3天开始缩小,平均11天恢复正常;肝功能114天得到恢复或好转。

  (七)防止脂肪肝

  蜂产品能促进和调节脂的代谢,有利防止脂肪在肝中沉积。蜂王浆能防止高胆固醇饲料所致的肝脂肪的浸润和肝硬化,并能降低由此引起的死亡率。这一作用可能与蜂王浆的降胆固醇作用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

  (八)防止和消除肝硬化

  蜂毒等对机体弹力纤维、胶原纤维等结缔组织纤维省活力和代谢水平大为改善,可防治纤维老化和过度增生,达到防治肝硬化目的。这开创了肝硬化可以治愈的新阶段,是一种创举和贡献。

  二、蜂产品临床应用

  (一)蜂巢

  蜂巢可使表面抗原转阴,转氨酶降低复常。王凯良报道国内外蜂产品在医疗上应用时指出,蜂巢对各型肝炎(迁延性、慢性、急性、传染性)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还指出。在实验中证明蜂巢浸出液对HBsAg有抑制作用,对HB-sag慢性携带者109例,经三个月治疗,转阴率达42.22%,并曾与转移因子(TF)、免疫核糖核酸(IRNA)进行对照,证明蜂巢制剂转阴率最高。对慢性肝炎(迁延性或活动性),伴有持续SGPT增高者,也可随HBsAg的转阴而恢复正常。

  陈裕光报道巢脾对肝炎有治疗作用时说,巢脾提取液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肝炎,每次25ml,每天3次于饭后半小时服用。儿童每次服用10ml,每日3次。60天为一疗程。在收治的23例患者中,于15天后,有19例血清直接胆红素浓度开始下降,30天接近正常,消退期平均21天。

  转氨酶(SGPT)在治疗8-10天时降低30%(P<0.05);15-20天时减低75%(P<0.01);20天时减低至标准水平(p<0.01)。肝肿胀在治疗20天手明显缩小;30天时转为正常。平均回缩期限为23天。

  肝炎病毒(ABV)在治疗28-35天时,转阴者为82%。其余4例虽长期服用巢脾提取液,黄疸指数有所减低,SGPT保持在70 -110单位,ABV转阴呈波浪状,仍有微弱压痛,肋下肝界1.5-3cm。

  蜂巢治疗肝炎的原因,《华西养蜂全书》早已作了概括:蜂巢是蜜蜂繁育后代,贮备饲料的场所。其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不仅含有蜂蜡成分,还含胎衣、蜂胶、树脂、色素、鞣质、糖类、有机酸、脂肪酸和甙类,并含有铁、钙、铜、钾、钴等微量元素。因而,在临床上,用蜂巢浸出液治疗肝炎效果良好。

  (二)蜂王浆

  蜂王浆对各型肝炎都有治疗作用,特别对儿童传染性肝炎的治疗更是难得的良药。韩屉生报导孙曾一等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用王浆蜜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各种症状在3~14天内均有明显好转,肿大了的肝脏在3天左右明显缩小,血清转氨酶在10天内下降40个单位以上或恢复正常,其它指数检查亦明显好转;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观察了35例服用蜂王浆的肝炎病患者:显效14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82.9%(其中迁延型肝炎有效率90.5%,慢性肝炎有效率为71.4%),而作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使用肝炎疫苗的有效率仅为46.9%,左旋眯唑有效率为24.1%;上海第一医学院儿科医院曾对20例小儿传染性肝炎实行多种方法治疗和观察对比试验,结果证明服用蜂王浆的治疗效果最好,平均5天食欲基本恢复正常,黄疸平均4.5天好转,6.8天全部消失,肝肿大4.3天开始缩小,8天恢复正常。

  浙江谷继荣报道,用蜂王浆治好慢性肝炎时说:1987年,我妹妹谷香琴患了急性肝炎,因为延误治疗,便转化为慢性肝炎。久治未好,最后导致肝硬化。再次B超检查肝脏有腹水。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虽然腹水基本消失,但是她的病情仍未彻底好转。后来,走访过许多名医,吃过上百付中药,谷丙转氨酶一直达不到正常数,黄疽也偏高,她仍感到全身无力,精神萎靡不振,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开始让妹妹服用较大剂量的蜂王浆,并在服用王浆期间停止一切用药。不料服了3个星期左右,黄疸和谷丙转氨酶都达到了正常数。服用3个月后,逐渐恢复了健康,并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现在,她仍坚持服用蜂王浆,只是剂量减少而已。如今她精力充沛,身体健康,是蜂王浆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武汉报道王浆治肝炎甚灵,并举二例为证:

  病例1:患慢性肝炎,肝肿大6厘米,胸塞腹胀,不能弯腰,饭后如阻喉咙口,难于消化,骨瘦如柴,面如土色,体重由45千克下降到35千克,中西医治疗无效。坚持食用鲜王浆3年,胸塞腹胀消失,体质及消化功能增强,面色红润,一餐可吃蒸排骨0.5千克以上,经同济等多家医院检查,肝功能正常无异常发现,体重由35千克增加到50.5千克。

  病例2:患乙型肝炎,3个阳性,肝功不正常,腹胀无食欲,睡眠较差,经协和医院治疗效果不理想。后在医院治疗的同时食用王浆花粉蜜,腹胀消失,食欲增强,睡眠转好,经医院检查肝功能正常,e抗原转为阴性。

  一般以王浆治疗肝炎时,将其配成10%的王浆蜜,早晚空腹各服50克,连续1-2个月,各种症状必得到大的改善,各检测指标的变化将佐证。

  (三)蜂花粉

  花粉对肝炎的治疗作用体现在多方面.陈德芳报道花粉素治疗乙肝为特殊性治疗剂时做了部分概括:①仿生破壁花粉素对肝损伤有治疗和保护作用;②对病毒性肝炎有显著治疗作用;①对肝病有免疫增强作用;④对治疗迁延性肝炎能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和胶水的吸收;⑤是防治病毒性肝炎有效配伍药物因子的增效剂;⑥是防治病毒性肝炎有效配伍药物因子的特殊有机中间体。

    花粉对表面抗原(HBsAg)转阴具有更显著的效果。解放军某部医院用天然花粉对无症状携带HBsAg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结果与中药、穴位埋藏、小牛胸腺肽3个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效果。提示蜂花粉能控制HBsAg、HBeAg复制。蜂花粉能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还能增强肝细胞解毒能力,并促进肝细胞再生。同时,指明蜂花粉治疗无症状携带HBsAg具有起效快,全身协调平衡作用强,而且价廉,无毒副反应,是目前所有保肝药所不具备的。

  蜂花粉不仅对乙型肝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甲型肝炎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高安县医院用花粉治疗甲型肝炎15例的报告,最短治疗4天,最长26天,平均19.93天。症状好转,肝大回缩,黄疸指数下降,生化指标好转。表明花粉对甲型肝炎有明显效果。蜂花粉还具有防止脂肪肝的作用。浙江医科院骆华星报道花粉可防止脂肪在肝脏的积累,因此,能防止肝脏演变为脂肪肝,从而有效地保护肝脏,电镜观察发现,党参花粉对CC/4所致小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改善作用,它不但可以明显减轻一般肝细胞器的损伤,同时明显减少肝脂变,对抗肝坏死,抑制Disse腔及中央静脉下胶原纤维的形成,阻止肝纤维化。我们在家兔的降血脂实验中,也观察到花粉能有效地防止肝脏演变为脂肪肝。

  (四)蜂蜜等复方蜂产品

  蜂蜜等多种蜂产品都有各自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长处,要做复方的蜂产品合剂必然更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王润州、王润洁用三宝素(王浆、花粉、蜂蜜)治疗乙肝及表抗阳性40例,每次10克,一日3次,连续6周治疗,症状大为好转,又巩固治疗6周,结果治愈率95%。王润洁等用蜂乳、蜂巢提取液和蜂蜜制成的蜂膏治疗慢性肝炎20例。每次服10克,每天3次,连服10周。结果肝功能均转为正常,表抗转阴率80%,症状普遍好转。山东医科大学许百全等人用蜂花粉、蜂王浆、蜂王胚、蜂胶等制成的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结果肝功恢复,病毒消失症状好转,表抗转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济南传染病院于萍用复方蜂产品合剂治疗29例慢性肝炎,2个月后临床症状消失,肝功正常者为26例。北京王敏松介绍利用蜂胶、花粉、王浆、蜂蜜治疗脂肪肝。连续2年,结果化验各项指标正常,自觉症状也非常好,同时也使胆囊炎治愈了。

  (五)蜂毒

  蜂毒能治愈肝硬化已成为当今奇事,解决了肝脏疾患的一大难题,使多少生命得到挽救,这可能主要与蜂毒能使纤维组织(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等)得到新的调整,消除多余的纤维细胞,同时也为正常肝细胞再生提供和创造条件有关。

  南京军区司令部门诊部内科丁志贤报道蜂毒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一例.经四个月治疗,肝功能正常,B超复查证明门静脉直径缩小,治疗有效,并介绍治疗经过:

  王某,男性,30岁,江苏人。1990年4月某院诊断为"乙型肝炎",经治疗后好转出院。1991年4月再次复发,住淮阴市传染病医院医治2月余,肝功仍不正常,病情恶化转上海某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经14氨基酸、肝氨要素冲剂、肌苷、益肝灵和干扰素等综合治疗无明显好转。后转入我部自愿接受蜂毒治疗。体检:精神疲乏,慢性病容,神清、面、胸部散在蜘蛛痣,心肺听诊正常,肝肋下lcm,质中等,腹水征(十)、脾肋下1.5cm。肝功检查:总蛋白60g/I一白蛋白36g/I,球蛋白24g/L,SGPT297u,HB-sAgl:120。采用新蜂毒注射液(吉林省扶余制药厂生产)。每日注射一次,每次2毫升(0.5mg),30天为一疗程,共治4疗程。经一疗程治疗,食欲增加,腹水减少。第三个疗程后,腹水消失,蜘蛛痣减少,肝功基本恢复正常,3次肝脏B超复查,门静脉直径缩小。

  讨论:

  蜂蜇疗法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例已有报道。应用蜂毒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尚无报道。本例应用蜂毒治疗后,食欲增加,自觉症状好转,蜘蛛痣、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B超证实门静脉直径缩小,证明蜂毒治疗有效。蜂毒治疗肝硬化机理是蜂毒扩张微血管,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能促进肝细胞的新陈代谢功能。另外,蜂毒还具有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促进垂体前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继而达到抗炎、抗病毒等功能。

  此病例是利用蜂毒注射液,使用活蜂蜇刺如何?同样有效,病例不少。叶科良报道蜂蜇治愈我的肝硬化症就是一例。我自从1965年患了"无黄疸肝炎",二十多年中虽不断地治疗,经常吃药,但总是好好犯犯地不能根绝,且一年比一年重。1985年发生肝硬化腹水,发生昏迷,后用B超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后期.用各种药物治疗均无济于事,此时市医院说要做后事准备。(同时,我还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严重的肾脏病等多种疾病)

  1986年春天,我的右大腿根部,接近腹股沟的肝经皮部生了一块象鸡蛋大小的紫斑,这是肝硬化后期的特征,一般人长在手掌部,名为肝掌。

  我想,紫斑如果是肝硬化后期特征,那么紫斑与肝的关系一定是密切相联的,如果用蜂蜇此处,可能会使肝部发生反应,我大胆地进行了蜂蜇试验,同时开始服用蜂王浆,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2-3克,加蜜温水搅拌后口服,在蜂蜇期间停止一切其它药物,以观其效果(蜂的品种为意大利蜂)。

  下边是用蜂蜇过程的情况:
  第l天用2只蜂,紫斑处微疼发痒,肝区无反应。
  第2天用3只蜂,第4天用8只蜂,紫斑处微疼发痒,肝区郁闷有缓解,肝区舒服。
  第6天用10只蜂,紫斑处疼重痒轻,肝区郁闷有缓解,肝区舒服。第8天用10只蜂,紫斑处疼重痒轻,肝区郁闷有缓解,肝区舒服。
  第11天用7只蜂,紫色开始渐退,疼痛加重,肝区郁闷有缓解,肝区舒服。
  第15天和第18天,各用6只蜂,紫色明显减退,起疙瘩又难消,疼痛难忍,郁闷基本捎失。最后几天,由于蜇后很疼,起疙瘩难消,当时我以为是蜇后引起子静脉曲张,所以暂停蜂蜇。
  1986年lo月6日,经解放军252医院B超声波检验,结果肝胆脾都完全正常,肝硬化出人预料的好了。
  1987年春季,在保定市中医院用B超声波检查及验血检查,结果完全正常。

  蜂毒治疗肝硬化腹水有效,如加用其他蜂产品,更可获得明显疗效。有很多学者作了尝试。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报道蜂针配合王浆花粉蜜治疗晚期肝硬化腹水一例,该患者张某,男,37岁。1985年患乙肝,久治不愈。1988年转为肝硬化腹水。经专科治疗,日趋恶化,每周输血浆1000毫升,白蛋白50毫升,每次腹水消退需45天。检测时B超报告门脉内径1.5cm,脾大1.57cm×5.6cm,中量腹水。血清总蛋白53g/L、白蛋白29g/L、球蛋白24g/L。

  蜂蜇每天1次,平均13只,计250针。取穴:肝俞、胆俞、台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太冲、阿是穴。配合服用大量蜂王浆、蜂花粉、成熟蜂蜜。每日蜂王浆30克、蜂花粉60克、成熟蜜60~100g。常规西药照常、10天内腹水消失。第二疗程平均每日用蜂20只,累计237只。B超门脉内径1.3cm,脾大1.68cm×6.3cm,无腹水。血清总蛋白61g/L、白蛋白32g/L、球蛋白29g/L。能骑车,开始轻工作。

  辽宁中医学院蜂疗医院王润洲、王润洁的研究课题"蜂毒配合肝舒灵治疗肝硬化14例报告",经认真探索利用蜂毒蜂乳和蜂房治疗肝硬化,获得良好效果,不仅症状与体征得到好转,而且肝功能也能较快得以恢复。药品:蜂毒为鲜蜂毒。肝舒灵:由成熟柳树蜜或椴树蜜1000克,蜂王浆150克,蜂房水提取液50克混均,过滤搅拌3次。存放玻璃深色容器内,避光,密封冷藏。治疗方法:肝舒灵每日3次,每次饭前空胶含服15ml,3个月为一疗程。活蜂蜇刺,每穴一蜂,每日10-16只蜂,隔日一次。3个月为一疗程。选穴:夹脊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诸穴,局部邻近取穴。结果14例病例中,患者均有明显恢复,肝功能明显好转。

  解放军济南军区前卫蜂疗门诊苏和祖等报道蜂针疗法治疗肝硬化32例疗效观察,指出自1991年5月采用蜂针疗法加服蜂产品复合制剂,治疗病毒性肝炎并肝硬化患者32例,疗效满意。均为门诊患者,男29例,女3例。年龄26-65岁。病史最长26年、平均8年,肝硬化1-10年。乙肝并发肝硬化30例,丙型肝炎并肝硬化2例.

  试敏后阴性者接受治疗。根据病情循经取穴,主穴:肝俞、胆俞、肾俞、玉阳、太冲、脾俞、足三里、曲池。有黄疸者加后溪、合谷。肝区胀痛者加期门、章门。食欲不振者加小肠俞、承山。恶心呕吐者加内关、天突。失眠者加三阴交。鼻衄、牙龈出血者加偏厉。转氨酶升高者加耳穴的肝阳1、2、肝点。腹水者加耳穴腹水点。先散刺,病人耐受后改为直刺或蜇刺。一般用量为10-25只,每日或隔日一次,30次为一疗程。蜂产品复合制剂,每次15克,一日二次,温开水送服。治疗三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5例,显效21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本治疗法不良反应低,安全;见效慢,疗效持久。

  以上病例,肯定表明以蜂毒为主的蜂产品复合使用,治疗肝硬化或合并腹水的病人,一般经过4-6个月的治疗,大多症状好转,肝功能恢复正常,门静脉直径缩小,机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均会得到恢复。至于活蜂蜇刺和使用蜂毒注射液二者相比,各有长处,都可获得相应结果。

  蜂毒能调节肝内纤维组织代谢,使其多余者被吸收消化,那么对其他类型的纤维结构是否也会有相同治疗效果呢?经过实验研究,证明蜂毒可以消除肝内血管病,经B超证明,血管瘤消失。据龚春"蜂蜇疗法治疗肝血管病有效"的报道:一位小学特级教师(51岁)患肝血管病三年多,病情日趋严重,已行走困难。肝扫描证实肝有2/3已实质性破坏。在治疗无望时,勇敢地接受蜂蜇疗法。在爱人帮助下,在背部、手上已出现血管瘤的部位用活蜂蜇,每日达20只蜂,连蜇10天,休息1天。几天后,肝闷缓解,睡眠正常,饮食增加,肝区疼痛好转。皮下血管瘤逐渐缩小,颜色变浅,结茧后而变软,精神好转。

  肝内血管病,目前内科疗法尚无良策,外科治疗也甚困难,而利用蜂毒治疗可获得治愈,真乃奇迹。

  《中华蜂疗网》

附资料2:乙型肝炎仍无法根治

  经常有朋友问:乙肝能根治吗?这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必须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乙肝病毒感染一般可分为一过性感染和慢性持续性感染。如果是较大儿童(7岁以上)或成年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不管是无症状但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隐性感染,还是有症状的显性感染(表现为急性肝炎),其中绝大部分感染者为一过性感染,他们体内的乙肝病毒最终将会被彻底清除,只有极少数感染者成为慢性乙肝病人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急性感染多呈自限性经过,所以其治疗并不复杂。急性肝炎的治疗包括合理的休息、适当的营养和必要的药物,以休息和营养为主,用药种类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一般也不用干扰素等抗病毒的药物。至于隐性感染,多数难以发现,往往不知不觉之中病毒已经清除了,并且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力。不管隐性感染还是显性感染,机体在清除病毒过程中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都对机体有保护作用,能够抵御乙肝病毒对机体的再次侵袭。

  研究发现,感染年龄越小,形成持续性感染、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病人的几率越大。如果是围产期(妊娠满28周至产后1周)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造成的感染,又未采取任何阻断措施,则将会导致大部分婴儿在将来成为慢性病毒携带者或慢性乙肝病人。不管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慢性乙肝病人,体内病毒自然阴转的可能性都很小,即使再加上药物、免疫压力等因素的作用,其E抗原阴转的几率也不过在10%-30%之间(有些报道略高些),表面抗原阴转的可能性更小,低于10%,核心抗体几乎不阴转。即使出现了E抗原阴转,还要区分是自然阴转还是变异阴转(这种区分非常困难),因为E抗原的变异阴转并非好事,这种变异可使乙肝病毒逃避免疫监视,从而影响肝炎的预后。当然,自然阴转比较理想,可使宿主传染性降低或消失,病情趋于稳定。但总的说来,慢性持续性感染、主要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是迄今未解决的难题,过去有一些报道可能要比实际疗效高许多。正如一位肝病专家所言,如果把这些年来人们声称已经治好的肝炎病人数加起来,可能早已超过了我国肝炎病人的总数。至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其清除率更低。面对这种情况,在治疗乙肝病毒持续性感染时,应从抗病毒、机体免疫调节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在这些措施中,关键是抗病毒治疗。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是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丁),至今还没有其它药物的疗效能与之相比。但当前抗病毒治疗的终点并非彻底清除病毒、使乙肝病毒的各项血清标志物转阴,而是持续抑制病毒复制,使肝脏炎症缓解,阻止肝纤维化进程,并使宿主传染性降低。因为即使是疗效较好、价格昂贵的干扰素、拉米夫定,也达不到使大部分感染者完全清除病毒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关于乙肝的疗效标准,均无乙肝病毒阴转这一项。由此可知,对于乙肝病毒的慢性持续性感染而言,病毒的彻底清除殊非易事;而病毒得不到彻底清除,所谓“根治”也就无从谈起。

  综上所述,由于乙肝病毒感染的类型不同,其预后也不同。对乙型肝炎我们提倡科学的规范化治疗,目前医学界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一般都能达到较理想的疗效(绝大部分可以达到临床治愈)。但我们也必须正视治疗中的困难,对于医生来说,不可不分具体情况轻言“根治”,而乙肝患者也不要轻信“根治”的神话。 

附资料3:乙肝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由于本病可能被误诊为流感,或者由于一些病人没有任何症状,致使许多肝炎病例没能被诊断出来,常见的肝炎症状有:

  1、食欲下降;2、乏力;3、低烧;4、肌肉或关节痛;5、恶心、呕吐;6、腹痛。

  体征:


  1 肝脏轻度肿大,可触及质地较软或中等硬度的肝脏,或有压痛、叩击痛。有些病例可无任何体征。

  2 有些病例可出现肝病面容,表现为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等;还可引起颜面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及肝掌,有些病人可有脾肿大。

  3 巩膜或皮肤黄染,比消化道症状出现晚。

  乙肝的症状和体征:


  不少人由于不知道乙肝有哪些症状,往往把什么不舒服都算在乙肝的头上。有的人主诉很多,但是医生检查后却正常;有的人则过于大意,直到出现了腹水、消化道出血才看病,延误诊治时间。知道乙肝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就可以了解自己病情的轻重和变化.也可以减轻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在医学上将患者感觉到的异常称症状,如恶心、肝区疼痛等;将医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称体征,如肝脏肿大、腹水等。症状和体征统称临床表现。跟许多疾病一样,乙肝的临床表现相差很太。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果没有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仅仅是表面抗原阳性,不论是“大三阳”或是“小三阳”.也不论HBV-DNA阳性或阴性,均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它占乙肝感染者中的大多数。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虽然没有症状,甚至肝功能也正常,但是肝脏存在慢性炎症,如果不治疗,最终可以发展为肝硬化,这些人其实不是真正的携带者。因此,如果没有肝组织学检查的证据,要进行长期的、动态的观察,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2、急性乙肝:病程在半年内称急性乙肝,一般起病较急,有轻重不等的症状,多数人表面抗原多在半年内消失,少数可变成慢性乙肝。

  3、慢性乙肝:病程超过半年称慢性乙肝,可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如果没有乙肝病史,也没有近期的化验结果,首次发病有时很难判断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

  4、重型乙肝:病情发展迅猛,症状很重,如不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

  除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其他各型乙肝均有轻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身症状: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物质摄人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人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道症状: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导致胃肠道的充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乙肝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病情较重时,由于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它是黄疸最早的表现。但是天热出汗饮水不足、一些药物等也可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应注意区别。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疸。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皮肤瘙痒。

  4肝区疼痛:肝脏内部缺乏痛觉神经,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但肝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称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下肋部不适、隐痛。如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肿大: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乙肝常有肝脏肿大。如果慢性炎症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脏质地变硬。晚期由于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多无明显肿大,以后可因脾脏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以及门静脉高压。脾脏淤血,引起脾脏肿大。持续性进行性脾脏肿大提示肝硬化。

  6肝外表现:不少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这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皮肤色素沉着.或者是由于持续或反复黄疸,胆绿素在皮肤沉着所致。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称蜘蛛痣,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压之退色,常见于面部、颈部、前胸和手背。蜘蛛痣偶尔也可分布于全身。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甚至可误诊为乳腺癌,施行乳腺切除术;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些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乙肝患者症状的轻重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平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感觉的敏感性相差很大。另一方面,症状除了与躯体因素有关外,还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把握,还是找有经验的医生看病,以免延误治疗。

附资料4:小三阳

  乙肝小三阳应检查HBV-DAN及肝功能,如果HBV-DAN(+)且肝功能异常,说明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应该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如果乙肝两对半为小三阳,HBV-DAN(应采用PCR及斑点法同时检测;最好经肝活检证实))为(—)且肝功能、B超及AFP等均长期正常,则说明病毒已清除,无传染性,所以已无需隔离与治疗;因为目前尚无可在此类小三阳基础上进一步治疗乙肝的公认的而有效的药物;一味追求转阴而服用大量治疗性中西药物只会增加肝脏负担甚或招致不良后果。如果肝脏持续炎症活动,发生肝硬化的几率就大。

  我国乙肝“小三阳”患者非常多,约占乙肝总人数的30%左右,过去认为:“大三阳”转成“小三阳”表示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小,病情向好的方面转化。这种认识是片面和有缺陷的。对于“小三阳”的患者一定要区别对待,该不该治疗视具体情况而定。

  从理论上讲,所有“小三阳”患者都该得到治疗。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却应区别对待,有的需要及时治疗,有的却不需治疗。乙肝“小三阳”的存在无论是怎样一种形式,对人体健康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及时彻底地清除它们不容置疑。多年以来,医务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但是收效不大。有些“小三阳”肝功长期稳定,并无明显不适,却急于转阴治疗,花了不少冤枉钱也没有转过来,有的反而越治越坏;有些“小三阳”患者肝功长期波动,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致使病情逐渐发展,最终演变为肝硬化。

  遇到如下情况时,“小三阳”患者需要及时治疗:

  1.有明显的症状,如疲倦、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

  2.肝功能反复波动,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

  3.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查呈阳性者。
 
  治疗原则是:恢复肝功、抗病毒、阻止肝纤维化三结合。

  治疗方法是:

  1.口服拉米呋啶(抗病毒),每日一片(100毫克),6至12个月为一疗程;

  2.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阻止肝纤维化),每日两次,每次4至5片,6至12个月为一疗程;

  3.口服肝得宁,每日两次,每次2丸,6至12月为一疗程。上述三药联合使用,疗效更佳。

  遇到下面情况时,“小三阳”患者可暂时不予治疗:

  1.身体没有明显不适,体力、食欲各方面和正常人一样。

  2.肝功能系列检查长期保持正常。

  3.定期复查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始终为阴性。这些人可不用药治疗,但非药物
疗法值得一试,如体育休闲疗法、心理康复疗法等等。目的在于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我调整好生活规律,调动自身的潜力,清除病魔。

  目前,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的根本治疗方法已成为共识。很多研究结果显示,持续的高水平的乙肝病毒复制,是慢性乙肝患者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4种。这4种药物的使用各有利弊和优劣,使用的适应症、剂量、疗程以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所以正确掌握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治疗时机以及疗程格外重要。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注意以下8个要点:

  1、什么时候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检查发现患者肝功检查始终正常,则病情处于病毒携带状态,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此时机体对于乙肝病毒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阶段,抗病毒治疗无法获得应答,治疗往往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如果患者检查乙肝病毒治疗DNA为阳性,肝功能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正常值2倍以上,则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2、治疗前应做肝穿: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它对人体的损害常常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在进行抗病毒之前先做一次肝穿刺检查,可以明确肝组织内病毒分布及数量、肝脏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决定使用那种抗病毒药物和抗病毒治疗方案。

  3、首选药物:首次治疗可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但是具体选用哪个又有讲究:有明确乙肝家族背景(母婴传播)者,干扰素效果不佳;肝功能失代偿阶段(如重型肝炎、重度黄疸、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不能使用干扰素,它的免疫激活作用,可能使这些重病患者肝功能急剧恶化,威胁生命,此时只能选择拉米夫定;同时,拉米夫定最好不要用于儿童;阿德福韦最好用于拉米夫定治疗发生病毒变异者。

  4、抗病毒治疗期间的监测;至少一个月监测一次肝功、肾功和血常规;一般三个月复查一次乙肝病毒指标(HBeAg和/或乙肝病毒DNA)。

  5、治疗后的监测:在使用抗病毒药物后,不要因为肝功能正常了,乙肝病毒DNA转阴了,我们就对“敌人”放松“警惕”。因为目前的药物还不能把乙肝病毒完全清除,尽管病毒被抑制住了,但这些“敌人”还在体内,它们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异,再次对肝脏进行破坏活动。因此,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或达到疗效停药后,都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整个疗程结束后的最初3个月每月监测一次肝功和乙肝病毒指标(HBeAg、乙肝病毒DNA),此后延长监测时间。对于病情较重的肝硬化患者和疗效不好的患者,检测力度要加强,注意病情恶化;对于疗效较好者可以每半年或1年检查1次。

  6、疗程:目前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建议疗程是4~6个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至少要1年以上时间。干扰素治疗小三阳的乙肝患者应延长到12个月,治疗结束后应继续随访6~12个月。用拉米夫定治疗的大三阳患者,若间隔6个月的两次检查中均发现病毒DNA消失,且伴有HBeAg的阴转,就可以停药。

  7、对抗病毒药物期望值不宜过高:各种抗病毒药物并非特效药物,在正确选择适应症,一切严格按部就班治疗的情况下,也只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以获得有效应答,另一半患者可能白花了钱。对这一点,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心理准备,所谓“百分之百治愈”的药物是不存在的。

  8、乙肝病毒产生耐药怎么办:就像细菌可能对青霉素产生耐药一样,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乙肝病毒也可能发生变异,使其对这种药物产生耐药。

  一旦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如长期服用拉米夫定的患者,多年后出现了乙肝病毒变异,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再次转阳,肝功出现异常。此时可以加用阿德福韦,与拉米夫定并用1个月,之后停用拉米夫定,长期使用阿德福韦抗病毒治疗,阿德福韦出现病毒变异的概率很小。

  总之,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应以化验、检查结果为依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凭自己的想当然,或是盲目听信广告用药,不但难以取得好的疗效,还可能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附资料5:乙肝结果分析

  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9 + - - - -
  10 + - - + -
  11 + - + - -
  12 + - + + +

  1、 俗称乙肝大三阳说明患者是慢性肝炎,有传染性。
  2、 急性乙肝感染阶段或者是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些。
  3、 乙肝已趋向恢复,属于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弱,长时间持续此状态可转变为肝癌。
  4、 既往感染过乙肝,现在仍有免疫力,属于不典型恢复期,也可能为急性乙肝感染期。
  5、 既往有乙肝感染,属于急性感染恢复期,也少数人仍有传染性。
  6、 过去有乙肝感染或现在正处于急性感染。
  7、 以前打过乙肝疫苗或以前感染过乙肝。
  8、 急性乙肝恢复期,以前感染过乙肝。
  9、 急性感染早期或者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传染性弱。
  10、 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11、 早期乙肝感染或者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2、 急性乙肝感染趋向恢复或者为慢性携带者。

  乙肝病人的化验单中常有“二对半”的检测项目,被称为“乙肝病毒标志物” ,如“二对半”阳性,就标志着这个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并有三种可能:

  (1)过去感染了乙肝病毒,现在感染已经结束,或是乙肝恢复期,即将痊愈,血中的乙肝病毒标志物主要是“抗体”。

  (2)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没有发病,成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血中既有“抗原”又有“抗体”。、

  (3)感染了乙肝病毒并且发病,有症状,转氨酶升高,血中也是“抗原”、“抗体”兼有。

  抗原是“入侵者” ,抗体是“自产品” ,那么,什么是抗原呢?只要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农原体、支原体等)侵入人体,它就成了抗原。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功能有识别它们的“慧眼”,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侵入人体都会被免疫细胞识别,并针对它们产生相应的“抗体” 。乙肝病毒就是抗原,人体免疫细胞随之产生针对乙肝病毒的抗体。可见,抗原是 “入侵者”、抗体是“自产品”。

  乙肝病毒常见的抗原有三种:表面抗原(HBsAg)、E抗(HBeAg)和核心抗原(HBc Ag)。

  针对这三种抗原人体便产生了三种抗体: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 Be)和核心抗体(抗—HBc)。

  显而易见,抗原、抗体共3对,但为什么化验单上大多为“二对半”呢?

  原来,其中的核心抗原(HBcAg)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周围血液中很难检测到,所以就剩下“二对半”了。但近年来,检测技术有了进步,通过对被检血液中的特殊处理。乙肝核心抗原(HBcAg)也能检测到,化验单上不再是“二对半”,而是“三对”了。乙肝病毒是“组装”而成的,有人会问,既然乙肝病毒入侵人体,为什么不直接检查病人血中的乙肝病毒,何苦搞什么抗原、抗体检测呢?其实,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在其血中确实可以检测到完整的乙肝病毒,早在1970年,国外学者丹尼就首先发现了病人血中完整的病毒颗粒,但这种颗粒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况且不易找到,不可能在大多数医院进行常规检测。又由于乙肝病毒的繁殖与病菌不同,首先在肝细胞内生产“零件”,然后再把这些零件“组装”成为完整病毒。故病毒的繁殖多叫“复制”。HBsAg和 HBeAg都是乙肝病毒的“零件’,它们被生产出来后进入血液中,很容易应用血清免疫学方法检测到,这种方法易于在医院推广,且价格低廉,成了乙肝病人的常规检测项目。

  乙肝病毒的外壳——HBsAg: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并没有传染性,但它却能激发人体免疫功能产生抗 HBs,—旦人的血液中存在大量的抗—HBs,就能保护人体不再患乙肝了。因此、乙肝疫苗中的主要成份就是HBsAg。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HBcAg:HBeAg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与HBcAg对应的是抗—HBe,通过治疗及自身的免疫调节,病人血中HBe Ag消失,被抗—HBc取代,这就叫“HBcAg/抗—HBe血清学转换”,标志着乙肝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件,这是“好转”的表现。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它提示乙肝病毒的复制,与其对应的抗一HBc是经常检测的项目。抗—HBc分为两类,一类是“抗—HBclgG”,提示乙肝病毒既往感染,不易从血中消失;另一类是“抗—HBcIgM”,提示乙肝病毒新近感染或急性发作,过了急性期,抗—HBcIgM可消失,为抗一HBcIgG取代。

  上述的抗原、抗体很少单独在血液中出现,大多是相互组合而出现的: HBsAgHBcAg、抗—HBc三项组合阳性,这就是俗称的大三阳。提示乙肝病毒正在复制,很活跃,有显著的传染性。

  HBsAg、抗—HBc、抗—HBc三项阳性,俗称小三阳,一般提示乙肝病毒非活动状态,复制停止或低复制,没有或有轻微传染性。HBsAg、抗—HBc两项阳性,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有无病毒复制、有无病毒活动状态尚不能确定。抗—HBs、抗—HBe、抗—HBc三项阳性,俗称“三抗阳”,一般提示乙肝病毒感染已结束,或乙肝恢复期,无治疗价值。

  HBsAg一项阳性,很少见,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有一定传染性,但有无病毒复制不能确定,不能献血。抗—HBc一项阳性,提示既往感染乙肝病毒,或有低水平乙肝病毒感染,还可能是化验误差,应再复查。

  抗—HBs一项阳性。提示注射过乙肝疫苗,体内产生了抗体,或为乙肝感染的结束,有时也可能是化验误差。此外还有其它组合形式。

  乙肝“二对半”的相互组合或一项单独出现、有时很难解释它们的临床意义,医生也会挠头,这就要求多复查几次、避免化验误差。

  病人面对化验结果不要想当然,不要看到(+)就惧怕,应请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帮助分析。

  HBVDNA是判断乙肝病毒有无复制的“金指标” HBVDNA称为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从结构上分为两类一类是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另一类是DNA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乙肝病毒属于后者。病毒与细菌不同,细菌体内含有两种核酸(RNA和DNA),而病毒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或RNA或DNA。核酸是病毒的核心部分、病毒的基因都在这里,没有核酸,病毒就不能复制。因此,检测HBVDNA是判断乙肝病毒有无复制的“金指标”。有人会问,检测乙肝“二对半”已能反映乙肝病毒有无复制、有无传染性,为何还要检测HBVDNA呢 ?这是不是重复检查,增加了病人的负担? 可以肯定,检测HBVDNA是必需的,不是重复检查,原因如下:

  1.如果乙肝病人是“小三阳”,一般说这是乙肝病毒进入非复制状态,传染性消失或很低,病情也应当趋于稳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时病人的转氨酶仍然反复波动,甚至出现黄疸,这是怎么回事?经检测HBVDNA发现其为阳性,可以肯定,病毒仍复制活跃、病情不稳定与乙肝病毒活跃有关。“小三阳”乙肝因其HBe Ag阴性,被医生称为“HBeAg阴性肝炎”,是这由于病毒“变异”造成的,故也称 “异型乙肝炎”。对此型乙肝不能掉以轻心,病情可能更重。

  2.在检测病人“二对半”时,仅发现其中1项阳性,如HBsAg阳性或单一的抗 —HBc阳性,这并不能说明病人体内的病毒有无复制,必需检测HBVDNA,一旦阳性、就可肯定仍有病毒复制、也有传染性。

  3.有一些肝炎病人的“二对半”5项全部阴性,甚至甲、丙、丁、成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也是阴性,但病人的转氨酶却很高,有黄疸,肝功能损伤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测HBVDNA后,可能发现为阳性,就此可断定这种肝炎叫“慢性隐匿性乙肝”,在不明原因的肝炎中,此类型肝炎约占30~60%。

  4.有的乙肝病人竟被检测到抗一HBs,这是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说明感染结束,但为什么病人的病情依旧,并无好转迹象?如HBVDNA阳性,这叫“抗—HBs阳性乙肝”,也是病毒变异惹的祸。

附资料6:肝病症状:全身性异常表现

  食欲不振和疲乏无力是肝病的常见症状,这是由肝功能不良引起的,患者可有发热,这在病毒性或酒精性肝炎患者中尤为常见,但寒战罕见,黄疸病人若有寒战,则提示为胆道梗阻伴发胆管炎,严重的食欲不振和恶心特别常见于病毒性或酒精性肝炎患者,患者全身健康状况若明显恶化或出现"肝硬化体型"(即四肢消瘦和蛙状腹),则表明患者已处于肝硬化晚期。

  皮肤及内分泌改变:

  在慢性肝病患者常可见几种异常皮肤表现,常见的有蜘蛛痣(蛛状痣),肝掌和Dupuytren挛缩(掌孪缩),这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尤为常见.血色病时铁与黑色素沉着使皮肤呈暗灰色或青铜色.慢性淤胆时常见皮肤色素斑和因顽固性瘙痒导致的皮肤抓痕及皮肤脂质沉着(黄斑瘤和黄素瘤)。

  内分泌紊乱也很常见。肝硬化患者常有糖耐量减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及高胰高血糖素血症.胰岛素升高反映了肝内降解减少而不是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则相反.应慎重判断病人的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因为此时肝脏处理甲状腺激素已发生改变并且血浆结合蛋白也已有变化。

  性激素代谢紊乱比较复杂.女性慢性肝病患者常有闭经及受孕能力下降,男性肝硬化患者,尤其是酒精引起的常表现性腺功能减退(如睾丸萎缩,
阳痿和精子生成减少)和女性化(如女性型乳房和女性体型),其生化机制尚不清楚,但下丘脑-垂体轴促性腺激素的储备减少.循环中睾丸酮水平下降,这主要是合成减少所致,另外也与它在外周转化成雌激素增加有关.雌激素水平常升高,但雌二醇水平变化较大,且与临床上女性化表现无明显关系.这些改变在酒精性肝硬化比在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更为明显.有证据表明酒精对睾丸有直接毒性作用。

  血液学表现:

  肝病患者常伴有血液学异常.贫血多见,其发病原因包括失血,营养性叶酸缺乏,溶血,酒精引起的骨髓抑制和肝病本身的因素等.门脉高压引起的脾肿大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可见于胆管炎,肿瘤,酒精性肝炎和暴发性肝坏死。

  凝血障碍常见而又复杂.肝细胞功能障碍及维生素K吸收不足常引起肝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受损,尤其是维生素K依赖的Ⅱ,Ⅶ,Ⅸ,Ⅹ因子.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可有异常,这取决于肝细胞功能受损程度.经胃肠外给予植物甲萘醌(维生素K1 )每日5~10mg,2~3天后凝血酶原时间可有改善.血小板减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肾功能障碍和电解质紊乱

  肾功能障碍和电解质紊乱常发生,这在伴有腹水的慢性肝病患者中尤为常见.循环中醛固酮增加,肾脏对铵离子潴留导致的对钾离子交换增加,继发性肾小管酸中毒及利尿剂的使用等均可使尿钾排出增加,引起低钾血症.低钾血症的处理包括口服氯化钾并停止使用引起失钾的利尿剂.虽然肾脏有很强的保钠能力,但低钠血症仍常发生.发生低钠血症提示肝病已为晚期,此种低钠血症很难纠正.在低钠血症的发生中

上一篇:肝血管瘤

下一篇:肝硬化、肝硬化腹水

蜂疗蜡疗名家更多 >>
寻医问药更多 >>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