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泛滥,滞留肌肤,引发四肢、腹腔、头面或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
一、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以头面、背腹、四肢或全身水肿为主要特征。
2、严重者可有腹水、胸腔积水、有胸满闷,气喘不能平躺等表证。
3、浮肿常出现时消时现,反复发作的现象。
二、辩证分析
病因由外感风寒湿邪,饮食失调而导致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合,从而引起水液气化失常,其中以肾为主因。
临床需辨明阴阳,凡感受风邪、湿热、水气等,证见表、热、实证者,属阳水;凡饮食、劳倦内伤,损伤正气,证见里、虚、寒、证者,属阴水。但阳水阴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阳水久延不退,致使正气日衰,水邪日盛,可转为阴水。若阴水复感外邪,水肿加剧,标证占据主要地位时,急则治标,从阳水论治,但需注意正气内虚的一面。
本证治疗有发汗、利尿、攻逐、健脾、湿肾、降浊、化痰等法。
三、辩证论治
阳水
1、风水泛滥型
证见:眼睑浮肿,继则全身及四肢浮肿。来热凶猛,小便不利,伴有外感表证,舌苔薄白。
治法:疏风利水
方药:七味治肾汤(李振琼等《奇效验妙方》)
处方:白茅根100g、土茯苓100g、夏枯草25g、桑白皮15g、大腹皮12g、小蘇12g、蝉蜕10g、甘草6g,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火龙透皮给药、部位、前胸腹、后背、腰、双腿、先做阴面、后做阳面,每天一个部位(蜂毒精擦剂透皮给药)。
蜂针穴位:风市、阴陵泉、水分、水道、中极、命门、肾俞、肺俞。
2、水湿浸滞型
证见:遍身浮肿、纳呆、身困体重、胸腹胀闷、舌苔白腻。
治则:通阳化湿利水
方药:单方验方:茯苓化湿利水汤
处方:茯苓(连皮)10g、茵陈10g、猪苓10g、泽泻10g、神曲9g、苍术9g、栀子9g、通草12g、大豆卷10g、草薢10g、赤小豆20g、甘草6g,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一剂。
火疗全身,每日选一部位。
蜂针穴位:脾俞、肾俞、针同时加艾灸;水道、三焦俞、肺俞、阴陵泉、水分、膀胱俞。
3、湿热藴结型
证见:通身浮肿,皮肤紧绷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
治则:清热利湿
1、方药:鲜白茅根100g水煎服。珍珠草30g、茅根30g、玉米须30g、车前草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服。
2、火疗全身,每次选一部位,交替进行,每日一次。
3、蜂针穴位:天枢、阴陵泉、气海、曲池、足三里、高热加合谷、呕恶加内关。
阴水
1、脾阳虚衰型
证见:身肿以腰以下为甚者,按之凹陷不易弹起,脘闷腹胀,纳差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
治则:温补脾阳利水
方药:主方实脾饮加减
处方:白术12g、茯苓15g、熟附子10g、干姜6g、党参15g、厚扑12g、木瓜17g、大腹皮12g、桂枝10g、草果9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
火疗全身,每日选一部位,交替进行。
蜂针穴位:脾俞、气海、关元、神阙、天枢、足三里、肾俞、命门、阴陵泉、水分。
蜂针同时加艾温灸:关元、神阙、天枢、肾俞、命门穴,每穴一日二次,每次一壮。
2、肾气衰微型
证见: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腰痛酸重,四肢厥冷,怯寒神瘦,面色灰滞或眺白,舌质淡胖苔白。
治则:温肾化气利水
方药:温肾利水方(单方验方)
处方:熟附子9g、仙茅15g、仙灵脾15g、葫芦巴15g、巴戟天15g、茯苓15g、车前子15g、木通3g、泽泻30g、陈葫芦30g,水煎服。
火疗全身,每日一次,每次选一部位,先阴后阳,交替进行。
蜂针穴位:肾俞、膀胱俞、阴陵泉、水分、水道;
配穴:心俞、肺俞。
肾俞、膀胱俞蜂针同时加艾条温灸。
例1、2010年一位子宫癌患者,在301医院作切除手术后,双下肢浮肿严重,再该院治疗几个月后仍不能消肿。找到我以后,我每天给其作火疗一次,并配少量蜂针点刺,10天后,患者水肿全消,病人家属感觉很神秘。
例2、2014年7月,又接治一位女患者,年龄35岁,当时脸面肿胀,下肢尤甚,按之凹陷不起,经多方检查,不明病因。经辨证分析,属肾气衰微型。
治疗方案如下:
每天选一部位火疗。
中药单方验方每日一剂水煎服;
蜂针穴位:肾俞、膀胱俞、水分、水道、阴陵泉、三阴交。
艾条温灸:关元、命门、肾俞。
经过一周综合治疗,水肿完全消退,恢复健康,回访:近3个月来无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