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自然疗法

红树莓

时间:2025-03-17   来源:本站   访问量:100


         

覆盆子是小灌木,结果早,易进入盛果期,一般栽后两年见果,3年丰产,4至5年时产量最高,盛果期可长达15年左右。覆盆子根系浅,不耐旱,水分不足会抑制生长和结果,花期5-8月份,结果期为6-7月,土壤水分蒸发量过大,水分不足,则会影响期产量。 

覆盆子为喜光树种,没有2年半以上的茎,地上部分由1年生枝和2年生枝组成。花芽在新梢叶腋中形成,下面的后备芽发枝较弱,在主芽死后,后备芽可代替主芽结果,但后备芽的产量少。覆盆子的根系发达,由根状茎和侧生根组成,根状茎上长出的侧生不定根有多数,不定根的远端易萌生新的基生枝。 

           

覆盆子根属浅根系,主根不明显,侧根及须根发达,有横走根茎。枝为二年生,产果后死亡。在气温低于5℃时,植株常处于休眠状态。早春2月中下旬,气温略回升时,2-3级枝的叶腋混合芽开始萌动,下旬幼叶稍开展。3月中旬初花(属异花授粉),下旬为盛花期,其地下根茎萌发新枝。3月末至4月初,花期结束,此时叶片已全部开展。4月下旬,幼果径可达1厘米,多生于三四级枝的顶端,座果率约为80%。5月下旬,果实由绿转黄,再转为桔红色,中旬达盛果期,果枝也逐渐枯黄。6月,老枝自上而下逐渐枯萎,至7月完全枯死,被更新枝所替代。6-9月为更新枝营养期。10月,初生叶已逐渐凋落,侧枝上产生三级分枝,下旬至11月,二三级枝上冬芽形成并进行花芽分化。12月叶片全部凋落,处于休眠状态。 

    播种繁殖

种子繁殖,立夏前后,采摘成熟85%的微红果实,其聚果颗粒尖上有毛,且未糖化者为佳。不得在有病虫害的产区采种。采回后置0.3%高锰酸钾或甲基托布津溶液中浸软后,再置水中洗去果糖、果胶后,将果粒搓揉在清水中,漂洗至不粘手后,过滤,在早晨或黄昏的弱太阳下晒干。不宜曝晒或高于20℃的炉中烘焙。晒干后包装保存或置于清砂中贮藏。 

人工繁殖

  • 根蘖繁殖

选择优良的植株,加强选择植株的培养,如保持土壤湿润、疏松、营养充足,待根蘖长大,选留发育好的根蘖,保持间距12~18cm,秋后挖起根蘖,挖根蘖时要深挖,防止伤及根蘖,根蘖要保留较多的侧枝,可随挖随栽,最好是挖后找阴凉地进行假植,第二年春天建园栽培。 

  • 扦插繁殖

选择优良植株,选直径1.5cm以上的侧生根挖出,一定要选带芽的侧根,剪成12cm的根条,于4月中旬进行扦插,方法:在大床上开8~10cm深的沟,将根斜插入床中,露出四分之一在土外,埋平压实即可。 

食用

覆盆子新鲜果实成熟后可直接食用,果肉色泽喜人,含糖量高,营养成分丰富,被誉为第三代黄金水果。覆盆子果实含有相当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钙、钾、镁等营养元素以及大量纤维,酸甜可口。覆盆子的加工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冷冻浆果、腌渍、果酱、果冻、冰淇淋、酸辣酱、果醋、泡酒、蒸煮等。 

食用方法:覆盆子巧克力蛋糕、覆盆子补血汤、覆盆子奶冻等。

药用

覆盆子在《本经》《名医别录》等典籍记载中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抗癌、抗氧化、抗衰老、抗菌抗炎等作用,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阳痿早泄、目暗昏花等症状。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覆盆子为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果实。覆盆子作为传统中药材被应用于中医领域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 

覆盆子是我国药典收录的常用中药材,被用于补肾、养肝、明目、止多尿,于2002年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而成为药食同源中药。其果实在初夏时由绿转黄的未成熟果实采收后经高温蒸煮干燥后的药用成分,对优化肝脏、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AD(阿尔兹海默症)等有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有关覆盆子化学成分的研究得到了很多关注。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多糖、糖蛋白、萜类、水杨酸、黄酮、生物碱及酚酸类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果实含有丰富的水杨酸、酚酸等物质,水杨酸被称为“天然阿斯匹林”,广泛用于镇痛解热,抗血凝,能有效预防血栓。长期食用,能有效保护心脏,预防高血压、血管壁粥样硬化、心脑血管脆化破裂等心脑血管疾病。 

观赏

覆盆子还可作盆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红树莓图片 的图像结果

红树莓为蔷薇科悬钩子属(Rubus spp.)多年生落叶果树,小灌木。又名木莓。树莓属有750种以上,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少数分布热带、亚热带和南半球。我国约有200种。我国栽培的树莓品种多由国外引入。国内种苗市场主推的各类品种,均源于黑龙江、南京和沈阳。但总体而言,上述品种来源不确,品种老化、退化严重。树莓可分为红莓类群、黑莓类群、露霉类群及其杂种。

       

红树莓(又名托盘、红马林)树结浆果的新兴果树,树高1.8米上下,丛生,宝石形的鲜果,浆果圆球形,深红色,甜香味浓,品质好;花托上小浆果排列疏松,很容易与花托分离。

植株萌蘖力强,抗旱力强,产量较高,单株丛可结果3千克,每公顷产11250~22 500千克。

果实具有独特香味和天然色素,糖含量与苹果、梨、柑桔三大水果相似,氨基酸含量高于苹果、葡萄,富含维生素E和硒,其抗衰老物质SOD(超氧化物岐化酶)及抗癌物质(鞣化酸)含量高于现有的任何栽培及野生水果,其根、茎、叶也都有药用功效,在食品、医药、化妆、保健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由于营养成份和出汁率优于所有的水果,得到了国内外果树界的高度重视,被列为第三代水果和西部大开发的先锋树,被带上太空的三个树种其中就有树莓,前景十分广阔。

红树莓鲜果甘爽多汁,风味爽口,除了大量上市鲜食外,大规模栽培的市县区或乡镇村,深加工的经济效益更可观。生长期长,高产高效;九五年引进,未发现任何病虫害;树势旺盛,定植一年后苗欺草,更是绿化美化环境和防风固沙的理想品种,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每亩栽苗一千棵,两年自然串根扩满园,达五千棵以上,一次定植,可交替结果百余年,自花结实,栽培当年少量挂果,二年旺果,采收期为每年的4-7月份(因地区温度而异),保护地栽培可提前上市。即使粗放管理:不剪枝、不打药、不施肥、不锄草,年均株产鲜果1市斤左右,市场最低价8-1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大面积栽培大果型的“美洲红树莓”和“双季红树莓”是全国农民和下岗人员致富的有效捷径。

树莓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强,低温邮寄40天内100%成活,在黑龙江省最冷(零下40℃)的高寒山区露地栽培可安全越冬;抗逆性更强,只要能生长植物的土壤,它都能正常生长;在南方各省区栽培表现更好,

树莓在世界上被誉为“黄金水果”。除富含果糖、维生素、氨基酸,风味香醇,酸甜可口外,还有三大保健药用功能:一、人体可吸收的植 物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居各种水果之首。经常食用,可清除氧自由基,提高免疫力,美容,抗衰老;二、天然抗致癌物质“鞣化酸” 含量超过蓝莓居各类可食物之首,对结肠、宫颈、乳腺和胰脏癌有特殊疗效;三、富含天然阿斯匹林“水杨酸”,可镇痛解热、抗血凝,亦可 减少心脑血管栓塞的发生。

在欧美市场上,由于人工采摘成本高、鲜果不易保鲜等原因,导致鲜实树莓的零售价高达每磅5美元;我国五星级宾馆从国外引进的速冻果,零售价高达每磅10美元。据统计,欧美80%以上的树莓被加工成浓缩汁或果浆,进而再提供给各饮料、食品商生产成品。

莓系列产品有数百种,在世界饮料、食品、美容、医药行业已得到广泛运用。但在我国还是空白。

与传统果树相比,发展树莓有四大优势:

1.国内刚刚起步,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2.树莓耐旱耐瘠、抗旱性强,在平地、庭院、丘陵山地、荒坡荒沟均可种植;既可集约种植,又可在庭院种植或作植物绿篱;有的品种特别耐旱耐寒耐瘠,根蘖萌发特别发达,可与沙棘、枸杞并列为水土保持三大先锋灌木类树种;根据树莓栽培品种的不同,可在我国大多数省区引种栽培。如有的黑莓品种可耐-17℃左右低温并在PH值8.0的土壤中良好生长。红树莓品种中除了耐寒性强外,有的还可以在亚热带高海拔地区如昆明、或青藏高原的河谷中栽培。红树莓有黄、紫色等变异品种,但同归一宗。

3.与葡萄相比,树莓栽培较为粗放,省工节水、抗病虫性强、生产管理成本低;

4.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栽培当年即挂果,3-4年进入盛果期。经济寿命可达20年左右。亩产可达800-1000公斤,以每公斤5元计,亩收入4000-5000元。

红树梅图片

树莓高产种植技术

11月中下旬或3月中下旬为树莓的适宜种植时间,建园前深耕平整土地,施用农家肥料2000-4000公斤/亩。栽培方式为带状法,行距为2米,株距为0.4-0.8米。每年追肥2-3次,以氮肥为主,适量施用磷钾肥,夏秋干旱时注意浇水。树莓喜温暖湿润环境,要求光照良好的散射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

1、环境:树莓通常生于山区、半山区溪旁、山坡灌丛、林边和乱石堆中,在荒坡上或烧山后在桐、油茶林下生长茂盛,喜欢温暖湿润环境,要求光照良好的散射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在土壤肥沃、保水肥力强、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得较好。

2、结果:树莓结果早,容易进入果实期,一般种植后2年见果,3年丰产,4-5年产量最高,盛果期长达15年左右。根系浅,不耐旱,水分不足会抑制生长和结果,花期为4-5月,结果期为6-7月,土壤水分蒸发量过大、水分不足会影响产量。

二、树莓的繁殖方法

1、根蘖:树莓母株保持土壤湿润、疏松、营养充足,选择发育良好的根蘖,保持间隔10-15厘米,秋后挖根蘖,注意挖根蘖时需要深挖,且保留较多的侧枝,随挖随栽,也可挖后先假植,第二年开春建园。

2、扦插:扦插树莓时,先挖出粗1厘米左右的侧根,选择带芽的根,切成10厘米左右的根条,3月中旬进行扦插,挖深度10厘米的沟,将根斜插入畦床中,露出四分之一在土外,然后埋平即可。

3、移株: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从山林地挖出野生植株,切除基生枝,保留20厘米长,注意不要损伤基部的休眠芽。然后移植到平整后的大田里,株距25厘米,每亩2700株。栽培后覆盖土壤,浇定根水,覆盖秸秆干草等。

三、树莓的栽培技术

1、种植园建设:华东树莓可以在春天种植,也可以在秋天种植。一般来说,11月中下旬或3月中下旬是合适的。选择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湿润、不积水的花园建园。建设前深耕平整土地,施用农家肥料2000-4000公斤/亩。栽培方式为带状法,行距为2米,株距为0.4-0.8米,植穴规格30×30×30厘米,栽苗时注意保护基生芽不受损伤。

2、肥水:移植前施基肥,施农家肥每株3-5公斤。生长期间适当松土除草,每年追肥2-3次,以氮肥为主,适量施用磷钾肥。3月施苗肥,4月施花肥,11月施越冬肥。每亩施人粪尿1500-2000公斤。夏秋干旱时注意浇水。

3、搭架:树莓枝条柔软,容易下垂到地面上,遇风容易倒伏,影响产量。4-5月新枝发生侧枝时,摘下顶芽促进侧枝生长,同时对侧枝摘心,促进二次侧枝发生,枝多叶才茂盛,增加翌年结果母枝,增加产量。结果期必须在所有植株旁边立柱,防止倒伏。

4、修剪:春天应立即切除两年树枝顶部的干枯部分,使留下的树枝长出强壮的结果枝。疏去基部过密的病虫枝,每株留下7-8个2年生枝,保留合理密度,有利于通风透光,保证高产和稳产。采果后,切除两年的枝条,疏去枝蘖和过密的基生枝,以控制园内的总枝量。

5、收获:树莓收获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收获分批进行,收获后去除梗、叶、花托和杂质等,倒入沸水烫2-3分钟后取出,然后晒干。成品以粒子完整、坚实的黄绿、味酸、无梗叶屑者为佳。

四、树莓病虫防治

1、茎腐病

(1)症状:茎腐病是危害树莓基生枝的重大疾病。一般发生在新梢上,首先从新梢向阳面距离地面近的地方出现暗灰色烫伤状的病斑,长约为1.5-5.5厘米,宽0.6-1.2厘米。病斑向周围迅速扩展,病部逐渐呈褐色,病斑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小黑点,木质部变褐坏死,随病部扩散,叶片、叶柄发黄,枯萎,严重时整株枯萎枯死。

(2)防治:秋季清理园区,剪下病枝集中烧毁,消除病原。5-8月喷药防治。5月中旬和7月发病初期喷洒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40%乙磷铝500倍液或福美双500倍药液。

2、白粉病

(1)症状:病叶上覆盖一层白粉状物,叶子扭曲变形或卷曲收缩,有时叶子上不出现白粉状物,出现水浸状斑点。严重时新梢生长矮化,果实有时也受侵染。

(2)防治:入冬防寒前清理园区,集中烧毁病叶和病枝,消除病原。早春发芽前、开花后、幼果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粉锈宁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

3、柳蝙蝠蛾

(1)症状:柳蝙蝠蛾是危害树莓的主要害虫,影响树莓产量,幼虫多从7月上旬开始蛀入新梢,一般蛀入口离地面40-60厘米,往往被蛀牙的入口离地面40~60厘米,幼虫经常啃食蛀孔外边的韧皮部,大多环食一周,咬碎的木屑、粪便用丝粘在一起,环枝缀连一圈,经久不落,易于发现与鉴别,被害枝极最后会干枯、死亡。

(2)防治:8月下旬成虫羽化前剪除被害枝梢。发生严重的草莓园,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初龄幼虫活动期间,在地面喷洒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

4、穿孔蛾

(1)症状:主要危害红树莓,秋季幼虫作小茧在基生枝基部皮下越冬。幼虫在展叶期间爬上新芽,蛀入芽中,进入树莓的新芽中,新梢被害而很快死亡。成虫在花期羽化,傍晚在花内产卵,幼虫最初食害浆果,但不久转移至植株基部越冬。

(2)防治:秋季清理园地,将剪下的结果母枝集中烧掉。早春展叶期喷8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杀死幼虫。

5、蛀甲虫

(1)症状:成虫通常在春天开始危害嫩叶,咬入花蕾,取食雄蕊和蜜腺,导致花蕾脱落或变成畸形果。成虫在花内产卵,经过8-10天孵化幼虫,立即进入果内食害,被害浆果重量减轻,容易腐烂。

(2)防治:发生严重的树莓园,4月下旬成虫出土期进行地面施药,2.5%敌百虫粉剂0.4公斤加25公斤细砂。发生较轻的树莓园可以采用人工防治,成虫开始危害花朵时摇动结果枝,使成虫落入下,然后集中销毁。及时收集受害果实并销毁。



树莓的种植技术

     树莓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酸甜的水果,其种植技术涉及选址、繁殖、栽培管理等多个方面。以下是树莓种植的关键技术要点:

1. 选址与土壤准备

  • 选址

    :树莓喜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建议选择地势较高、土壤疏松的地方。避免在低洼地或曾经种植过荆棘、番茄、土豆等作物的土地上种植,以防病菌残留。‌

  • 土壤要求

    :树莓适应性强,但以肥沃、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为佳。土壤pH值应保持在5.5到6.5之间,可通过施用堆肥或硫磺颗粒调节。‌

2. 繁殖方法

  • 分株繁殖

    :利用树莓根部分蘖的特性,秋季挖取根蘖苗,保持根系完整,直接种植或假植后次年春季移栽。‌

  • 扦插繁殖

    :选择健壮的一年生枝条,剪成10厘米左右的插穗,插入湿润土壤中,保持适宜温湿度,促进生根。‌

  • 压条繁殖

    :将树莓枝条前端埋入土壤,当年即可萌发新苗,适合快速扩繁。‌

3. 栽培管理

  • 种植密度

    :行距2米,株距0.4~0.8米,植穴规格30×30×30厘米,栽苗时注意保护基生芽。

  • 肥水管理

    :移栽前施足基肥,生长期间每年追肥2~3次,以氮肥为主,适量搭配磷钾肥。夏秋干旱时注意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 搭架修剪

    :树莓枝条柔软易倒伏,需立支柱支撑。春季修剪二年生枝顶端干枯部分,疏除过密枝和病虫枝,保持通风透光。

4. 病虫害防治

  • 茎腐病

    :秋季清理园地,剪除病枝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喷施甲基托布津或乙磷铝等药剂。

  • 白粉病

    :入冬前清理病叶病枝,早春发芽前喷施甲基托布津或粉锈宁等药剂。

  • 柳蝙蝠蛾

    :8月下旬剪除被害枝梢,严重时喷药防治。‌

5. 采收与储存

  • 采收时间

    :树莓果实充分发育且呈现绿色时采收,通常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

  • 储存方法

    :采收后去除梗、叶等杂质,沸水烫2~3分钟后摊晒或烘干,确保果实完整、坚实。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高树莓的产量和品质,实现高产稳产。



蜂疗蜡疗名家更多 >>
寻医问药更多 >>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