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中蜂群群势那么弱”,“为什么我的中蜂群蜂蜜产量那么低”,“是不是中蜂种不好,我要不要改养意蜂”相信这些问题都曾困扰过养过中蜂的人。
美国人朗什特罗斯(Langstroth)在发现蜂路之后,于公元1851年秋发明了有活动巢框的蜂箱并取名朗式蜂箱。该蜂箱符合西方蜜蜂的生物学特性,随后与之配套的饲养技术也逐渐成熟,使得西方蜜蜂的饲养效率与效益大幅度提高。 但是适合西方蜜蜂的活框蜂箱与饲养技术,却并不照样适合东方蜜蜂,当我们照搬于东方蜜蜂时,要么离预期效果甚远,要么频遭失败。因此想要养好中蜂需要了解东、西方蜜蜂之间的差异,切不可生搬硬套。那么中、意蜂的生物学差异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中蜂蜂王卵巢管数大约为226条,比意蜂少(每只意蜂王的卵巢管数目为350~400条),这意味着在适宜且同等的产卵条件下,意蜂的产卵量要明显高于中蜂,且中蜂喜欢分蜂,所以中蜂强群少,也就导致意蜂群势普遍大于中蜂群势。同时,中蜂的体型没意蜂大,每次携蜜回巢的量比意蜂少三分之一左右,这也导致了中蜂产蜜量不如意蜂。 结团生活是中蜂常态 中蜂喜好结团,仅在高温期才散团。中蜂团一般外紧内松,并能随温度变化而收缩扩张,从而使蜂团密度能随温度、湿度发生改变,能应对各种复杂、突然的情况,这也就是中蜂抗逆性显著高于意蜂,弱小群也能较快复壮的原因。蜂团有利于保温不利于散热,这就要求在中蜂饲养管理中,既要努力创造条件使之结团,又要注意防止过热。同时结团后的中蜂,箱底歇息蜂少,容易造成蜡屑、巢脾碎片等垃圾的残留积累,这也是中蜂容易招蜡螟,要经常人为清理巢底的原因。 不结团生活是意蜂常态 意蜂一般不好结团,通常仅在越冬时结成蜂团,结团是为了抵御低温,这样的意蜂冬团内外密度都大。且意蜂喜好在箱底歇息,因此,箱底比较干净,不需要经常人为清理箱底。
中蜂、意蜂泌蜡筑巢能力都很强。但是有所不同的是,中蜂具有造脾技术,它们会造工蜂巢房,也会造雄蜂巢房,所以中蜂遇到巢础坏的部位,往往能够做出它们想要的巢脾出来;而意蜂却不行,意蜂没有做工蜂脾的能力,只会造雄蜂房眼的巢脾,一旦巢础有坏的部位,它们就会造出雄蜂脾,蜂王就会在里面产雄蜂卵,影响蜂群发展。所以在实际养蜂生活中,意蜂脾损坏后要及时更换,中蜂脾则不必。 同时,中蜂好咬旧巢脾,喜新脾。所以中蜂每年需要更换新巢脾,而意蜂是使用了一年的巢础最受其喜爱。总结:中蜂具有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能及时优化生存状态等生物学特性,都表明其本质上具有生产能力强,消耗少的特点。在已被人类驯养的动物中,中蜂堪称优秀自然种,只有正确把握中蜜蜂的习性并灵活应变,而不是照搬意蜂的饲养方式才能养好中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