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人们总以蜂王体形的大小,是人工王台、自然王台还是急造王台来衡量蜂王的优劣,其次是进一步鉴别蜂王的产卵能力,最后才是看此蜂王产卵育成蜂群的采集能力。在选留蜂王时,中蜂急造王台及其所育成的蜂王因其形态小等原因首先在淘汰之列。
但是数十年的中蜂饲养实践及对比观察我们发现:许多能维持较大群势,采集力很强的中蜂群蜂王体形并不大。它们共同的特征是:体形匀称而稍长;十分活跃而敏捷;色泽佳而鲜;产卵速度快,最佳者每产一卵需8~9秒钟。另外我们对急造王台所育成的蜂王及其繁殖能力、生产采集能力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较大群势的蜂群,失王后产生的急造蜂王体形一般不大,而大多数此种王后代的采集能力却出人意料地强,一般维持的群势并不是很大,但也有例外。众所周知:急造王台是在蜂群丧失蜂王后,工蜂将群内巢脾上的一些幼虫房孔加以扩大改造,并给其中的幼虫一直食用蜂王浆而形成的王台。这些位于巢脾内部的急造王台,由于受着两相邻巢脾间距的自然限制,一部分在巢脾内,所以从外观看一般不长、不大又不起眼,而巢脾下部边沿所造的急造王台外观较大。
在蜂群失王后,随着“蜂王信息素”的突然消失,蜂群内秩序混乱,采集蜂数量减少,全群工蜂急切产生“需王情结”,比正常育王时更多的工蜂迫不急待又齐心协力地将孵化后的工蜂幼虫在充分泌浆、充分管护的条件下育成蜂王。可以设想,众多工蜂的信息素、保幼激素和抑制激素,错综复杂而又微妙地影响着新蜂王的发育;另外急造王台一般位于温度、湿度比较适宜且稳定的巢脾中部,对于王台内蜂王的正常发育比较有利。还有一点:急造王台是在突然失王时产生的,而当时蜂群内不一定有分蜂热和大量本群雄蜂涌现,出房后无本群雄蜂或本群雄蜂不多,这样一来蜂王在交尾时就容易避免本群处女王与本群雄蜂之间的近亲交配,处女王只能寻找血缘关系较远的外群雄蜂完成交尾,这样产生的受精卵孵化出的蜜蜂,生活力大大增强,比较健康,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正因为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急造王台发育成的蜂王,在多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良性状。但是对急造王台的择优选留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我认为在雄蜂卵区出现的急造王台不能选取;过小、受挤压的急造王台不宜选留;同时期出现的急造王台、封盖较早的王台不宜选留,因为封盖较早的王台肯定是较大工蜂幼虫发育成的急造王台,它们在前期工蜂管护方面比由较小幼虫育成的蜂王要差一些。另外我们还发现,在天气较热,蜜粉源良好的条件下育成的急造王台,其后代的耐热能力和采集能力都比较强,所以急造王台也可以利用,而不是一概抛弃。在无后备蜂王、意外失王等特殊条件下,为了培育可以利用的急造王台,可将优良种群蜂王所产的优质大卵带脾脱蜂后与失王群子脾交换,以便用这些有卵的巢房改造成急造王台;如果育王期间天气炎热,蜜源稀少,可在严格防盗的前提下对育王群奖励饲喂稀糖浆,并做好搭棚遮荫、洒水降温等工作,尽量人为地创造出育王期间的优生优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