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蜂疗蜡疗培训

上星穴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1-12-27   来源:本站   访问量:2400
  上星穴为督脉经穴:属督脉第二十三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鬼堂穴(《备急千金方》)、明堂穴(《太平圣惠方》)、神堂穴(《针灸聚英》)。穴名义:上,代表头部,人头形图似天,有上升的意思,此穴高居头上;星,天上之星,如星在上知,星又是指精,也是万物中最出色的一部分,正所谓“万物之精,上为列星”,类似一颗上升的星辰,故名:上星。这里也是阳精聚集的地方。该穴又称“明堂”,道教称两眉之间为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唐代李白《汉东紫阳先生碑铭》:“明堂平白,长耳广顙。”清人王琦注:“明堂四达法海源。”梁邱子注:“眉头一寸为明堂。”此穴能保持人体头脑清晰明了,犹如黑夜里的星星与明灯,且该穴位高居头部,所以又被称为明堂、神堂。     

     1 取穴与定位  

     取法为正坐或仰卧位,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取穴,即前发际正中直上一拇指橫度宽,如前发际不明显时,或禿顶的患者,可以眉毛或眉弓上4寸,也是百会前4寸;即百会穴与眉毛之间的中点。  

     《针灸甲乙经》记载:“在颅上直鼻央,人发隙一寸陷者中,可容豆。”颅上直鼻央,即小指当前正中线头顶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记载:“在发隙一寸半,取穴以手后横紋按鼻尖,中指头尽处是穴。”说明了上星穴的一种简便取穴法。《针灸大全》记载:“神庭上五分。”《医宗金鉴》记载:“从囟会又前行一寸。”都详细说明了上星穴的定位。  

    2 穴位解剖

  上星穴的肌肉是在左右额肌交界处;血管:在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神经:为额神经分支分布处。  

    3 穴位功用  

    上星穴能散风热、宁心神、通鼻窍。因穴属督脉,督脉又为“阳脉之海”,上星穴位于前头部与百会相近,督脉之气与手足三阳经相会,能通调受阻之经气,连接经脉上下,升清降浊,使清阳之气上升,有清热熄风、利窍明神、通经活络功效。  

   4 主治病症  

   上星穴的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渊,鼻出血,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等,上星对内风与外风的病症均可治疗。《针灸甲乙经》记载:上星穴主治热病汗不出、风眩引额痛、面腑肿、鼻出血、肿痛不能视、妙巅疾症、风眩善呕烦满。《备急千金方》记载:主治鼻中息肉、目泪出多眵茂,内眦亦病痒,生白肤翳。《太平圣惠方》记载其主治:头风头肿皮胖、鼻塞、头痛。《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主治:痰症振寒。《医学纲目》中以上星配穴治疗雀目(夜盲症)。凡属风热上冲,一切上焦沉阴,头目不清之症,悉可取此穴。  

    5 常用配伍

  配风池,天柱治疗头眩。
       配太冲、肝腧治迎风流泪、目赤肿、目眩、高血压。
       配大椎、曲池、合谷治高热。
       配百会、头维、神庭、风池、内关、三阴交治头痛,小儿痴呆。
       配丘墟、足临泣治疗疟疾。
       配人中、印堂、神门、申脉等治癲狂。
       配迎香、鼻通、合谷治鼻炎、鼻疾病。
       配列缺、支沟、素髎、印堂、迎香治疗酒渣鼻。   

     上星穴在头上,故蜂针的方法在初期治疗者宜以点刺、散刺为主,以免蜂针后肿胀甚,影响美观。后期(连续针1个月以上)可用直刺法进行治疗。寒、虚头痛及和眩晕者,可以配合艾灸治疗。  

 6 治疗病证举例  

    6.1 慢性鼻窦炎  
    鼻窦炎为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所谓鼻窦是鼻腔周围面颅骨的含气空腔,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病程<12周,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较重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周身不适,畏寒发热,鼻塞,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慢性鼻窦炎病程>12周,多由急性因治疗不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转化而来,加以外伤或异物等反复感染所致,多表现为头晕,易倦,记忆力消退,失眠加以鼻塞流脓涕等鼻窦炎的同有症状,在中医范畴里属于“鼻渊”,多与风寒湿邪或是风热犯肺的外邪侵袭、胆腑郁热、脾胃湿热等因素有关,使肺气失宣,鼻窍通气不畅,致鼻塞而流涕,慢性多由于久病而致肺气虚寒。

    该病多用蜂针治疗疏经通窍,祛湿驱风,虚者温补肺气疏风散寒。可取上星配合迎香、印堂、鼻通、通天、合谷、飞扬。根据辨证论治,证属肺经风热可配风池、尺泽、外关;对于脾胃湿盛,运化失健,湿热交争,清阳不升,表现为涕黄浊而臭秽者,配合阴陵泉、曲池;胆腑郁热以涕黏稠如脓为主症者,配合侠溪、阳陵泉;肺气虚寒可配百会、肺腧。选取以上部分穴位,用蜂刺法驱风散寒,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每次根据症状选取3~4个穴位活蜂直刺,也可循经点刺,每个蜂针可点刺2〜4个穴位。上星配合迎香百会、风府等穴,尤其是面部的穴,勿留针,点到即止。亦可灸,悬灸至患者觉(掀)热,皮肤潮红。对鼻道阻塞严重的患者,可给鼻腔喷洒20%的蜂胶酊制,疗效显著。  

    6.2 慢性头痛  
    头痛,是指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多见于急慢性疾病中。可发生于全头、也可单独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前额或后头。临床上急性起病并发热者常为感染性疾病所致;急剧的头痛持续不减并伴有不同程度意识的提示颅内血管性疾病;长期的反复发作性头痛或搏动性头痛,多为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或神经官能症;慢性进行性头痛并有颅内压增高的考虑颅内占位性病变;青壮年慢性头痛但无颅内压增高,多由长期焦虑,紧张或疲劳等因素产生的头痛,又称紧张性头痛。中医里外邪侵袭或内伤诸疾皆可导致气血逆乱,瘀阻脑络,脑失所养,而发生头痛。治疗当“须分内外虚实”,实以祛邪活络为主,视其邪气性质之不同,分别采用祛风、散寒、化湿、清热等法;虚证以补虚为要,视其所虚,分别采用益气升清、滋阴养血、益肾填精。  

     临床上针刺上星穴可疏经理气,通络止痛:特别是前额痛,上星穴配合阳白,头维,通天蜂针效果更明显。对于症属风湿头痛和气血虚头痛,肝经的巅顶头痛,亦可蜂刺上星穴,常配合百会,益气升阳,疏导督脉之气,风湿配合风池、合谷、三阳络,气血虛配合血海、脾腧、足三里、三阴交,头痛缓解后,可酌情灸肾腧,气海填精充髓,使气血充盛而头痛处自止、蜂刺治疗既给人体经络穴位以机械刺激气同时注入蜂毒对体内进行综合调节,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其对血虚、风湿引起的头痛尤为有效,蜂针刺后,局部充血红肿,皮温升高(据实验检测局部皮温升高,有温灸效应,可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蜂毒中含有多种生物酶、生物胺等物质,刺激机体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抗炎、镇痛、提高免疫功能,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其镇痛及神经双向调节等作用是蜂毒治疗头痛产生良好效果的基本原理。而证属血虚者宜点刺和循经散刺,不宜给予活蜂蜇刺过强刺激。此外,用蜂毒注射液穴位注射也有很好的疗效。  

     6.3 眩晕症  
    眩晕是以头暈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指头晕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暈”,其轻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闭目可止;重者突发黑蒙,旋椅不止,昏昏欲倒,难以站立,甚者跌仆,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又称“头眩”、“掉眩”、“冒眩”、“风眩”等,包括耳性眩晕、脑性眩晕,以及外伤、神经官能症等,中医对其成因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说,多由情志内伤、饮食劳倦,以及失血、外伤、劳倦过度所致,常虚实相杂为,治疗原则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实证当平肝潜阳、清肝泻火、化痰行瘀;虚证当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填精生髓。     
蜂刺上星可起到平肝熄风,疏利清窍的作用,并可配合百会、风池、太冲、内关、丰隆等穴。根据辨证,实证肝阳上亢还可配合行间、率谷;痰湿中阻配中脘、阴陵泉、丰隆;瘀血阻窍配膈腧、血海、阿是穴,虚证气血亏虚配脾腧、气海、足三里;肾精不足配悬钟、太溪、肾腧。眩晕剧烈时根据虚实可用三棱针点刺头维、太阳等穴出血,或用艾做百会穴实按灸、隔姜灸,都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  

         7 蜂刺注意事项  

    由于上星位于头部,且蜂毒本身含有的复杂成分,既有治疗作用,又有蜂针后存在一定的过敏反应,如发热、红肿、皮疹、瘙痒、风疹、过敏性休克等,而每个人的过敏反应以及程度不一样,蜂刺过程一定要密切注意病人的反应,凡出现特异性蜂针反应者,属对蜂毒过敏,在未行蜂毒脱敏治疗之前,不宜施用大量的蜂针经穴疗法,尤其是头部穴位的蜂针直刺法在针刺过程中要因人而宜,且刺激量宜从散刺点刺、刺激量慢慢过渡到活蜂直刺,同时也要逐渐增加蜂数,选取穴位要交替使用,特别要防止过饥、过疲、过虚等病人出现晕针的现象,可服用蜂产品,如蜂蜜等减少蜂毒反应。     
蜂疗蜡疗名家更多 >>
寻医问药更多 >>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