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蜂疗蜡疗培训

腹结穴的临床应用

时间:2012-12-04   来源:本站   访问量:615
  腹结穴(SP14),属足太阴脾经穴位。别名:腹屈、肠窟、肠屈、临窟、长窟、肠窝、肠结、阳窟。本穴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自《备急千金要方》后以腹结作为正名。《说文通训定声》记载:“腹,脐上下两旁也。”《急救篇》注:腹,肚之总名也。《素问,评热病论》曰:“腹者,至阴之所居。”《说文》认为:“结,締也,从系吉声。”周与嗣的《千字文》写到:“露结为霜,有凝结之义。”腹结穴在脐中旁开4寸,大横穴(脐中旁开4寸)下1.3寸,为腹气结聚之处,肠之痛结者可舒,而滑泄者亦可敛也。该穴位置约当腹部结束衣带之处,临床亦多用于治疗腹痛积聚之疾,取其行郁破结之效,故名腹结。

  1 定位及取穴
  足太阴脾经在下腹部,脐中旁开4寸,大横穴(脐中旁开4寸)下1.3寸。即由两乳头向前下作与前正中线的平行线,再由脐中央作一水平线交点向下1大拇指多点是该穴。

  2 穴位解剖
  在腹部,穴下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上述结构若再垂直深进,可穿腹膜壁层,经腹膜壁、脏层之间的腹膜腔,到达穴位相对应的器官结肠,有第11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1肋间神经。

  3 穴位功用
  復结穴有理气行血,行郁破结之功效。

  4 主治病症
  本穴位主治病症与消化系统相关,如腹痛,泄泻,便秘,痢疾,食积,疝气。

  5 常用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腹痛。可用灸法:艾炷灸3〜5分钟,艾条灸5〜10分钟,或做热敏灸。按摩: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该穴,并做环状运动。

  6 病症举例
  6.1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性疾病,该病发病机制不详,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UC临床病程较长,复发率高,且存在一定的癌变倾向。根据其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的症状特点来看,溃疡性结肠炎当属中医“痢疾”范畴,特别是“休息痢”和“久痢”。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证属气滞血瘀、湿热壅滞以及寒证腹痛者,可使用蜂针治疗止痛消炎,活血化瘀。可选择配合中脘、关元、天枢、腹结、足三里、上巨墟、太冲,气滞血瘀者配膻中、血海,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三阴交,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选取以上穴位,用活蜂直刺法,可以通调腑气,缓急止痛。有人使用自制艾炭附子灸条,艾灸左侧腹结穴、神阙、双侧上巨虚、气海,每穴灸6〜15分钟,以治疗湿热壅滞型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效果气,也可配合服用蜂胶疗效更显著。

  6.2 功能性便秘
  排除器质性病因,由于肠功能紊乱而导致的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燥、排便困难被称为功能性便秘。临床表现为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排便困难,大便干燥,或有排便不尽感。如果每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少于2次,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则为严重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发病原因复杂,与不良饮食、遗传、服药、职业、高龄、心理、体质状况、排便动力学以及肠神经系统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与便秘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发病隐患。特别是脑卒中患者当中,便秘发病率较高,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病率为30%-60%。国内临床研究显示有40%~65%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出现便秘症状,其中以出血性卒中急性期2周内为最多见。便秘与脑卒中的病势轻重呈正相关,若患者病情越重、病程越长,则其出现便秘的概率就越高。便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便秘患者用力排便,可使颅内压增高而引发再次出血,加重脑卒中患者脑部的损害,降低其活动能力,对预后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

  严重功能性便秘,临床可采用蜂刺腹结穴,同时配合天枢穴进行治疗。试验研究显示针刺天枢、腹结穴可以增加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在上述穴位上加电针,可以整体调节脏腑气血,从而使肠道运动恢复正常。同时,通过蜂针本身对穴位的物理刺激,以及蜂针液(即蜂毒)内多种复合成分对人体的综合作用,可以调节胃肠功能,改善便秘症状。因此,蜂针治疗对于气虚、气滞的便秘患者,均有疗效,但气虚者宜点刺为主。在治疗期间最好配合口服蜂产品,如蜂蜜、蜂花粉、蜂王浆等效果更佳,当然单纯使用蜂针疗法,对便秘患者也有一定的作用。在使用蜂针治疗功能性便秘时,穴位可选择中脘、关元、天枢、腹结、足三里、公孙、丘墟等,每次选取其中1~3个穴位,使用活蜂治疗以通调脏腑,促进胃肠道蠕动,不仅可以增加完全自主排便次数,还可以缓解排便不尽感,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7 注意事项
  使用蜂针疗法需要注意,对于刚开始接受蜂疗的患者,需从小量开始,视患者体质与接受程度逐渐增加蜜蜂的用量。可从散刺、点刺等法逐步过渡到活蜂直刺法。再按照逐日加一蜂或隔日加一蜂的方法加大剂量,直至达到患者能接受且病情可得到控制的剂量。对于局部痛感强烈、过敏反应大的患者,需严格控制进针后的留针时间。对于过饥、过疲、大汗、重病体虚、血糖低、血压高等情况的患者,要防止晕针及不良反应。有严重过敏反应者,应立即送医院处理。对于腹疾的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但应该补充高质量的蛋白质,提高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 陈玮 徐长琼 李万瑶    (2-15-933)


蜂疗蜡疗名家更多 >>
寻医问药更多 >>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