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蜂疗蜡疗培训

风市穴和“治风六穴”

时间:2011-08-21   来源:本站   访问量:689
  风市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位于下肢的大腿外侧部。风市穴名“风”:指风气、风邪也;“市”:指集市、集结也。意指该穴易为风邪集结之处,常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病,为治疗风邪的要穴,故名风市。

  1  定位

  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简易取穴为:直立时,两肩水平,双手自然垂手贴于大腿两侧时,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中指尖之处是穴。

  2  解剖

  皮下的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与股二头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3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4  主治

   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不仁,遍身瘙痒,腰腿酸痛、脚气等。

  5  配伍用穴

   配大肠俞、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等穴治疗腰腿酸痛;
  配大杼、大椎、命门、关元、腰阳关等治疗类风湿、痹证;
  配风池、曲池、外关、血海穴治疗荨麻疼;
  配伏兔、犊鼻、足三里、悬钟等穴治疗下肢痿痹等。

  “治风六穴”之说:在全身十四经的穴位中有六个带“风”字的穴位,即风池、风门、风府、秉风、翳风、风市,我们以前巳述过一些穴位,其共同特点都是治风效果尤为突出,故常称之为“治风六穴”、“风字六穴”。中医称“风为百病之长”,六淫的其他邪气多依附于风而起病,常出现“风湿”、“风寒”、“风热”等病。机体中风邪有外风与内风之分,其中内风致病其根本在于肝、肾,正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常出现中风、面瘫、抽搐等病。中医认为临床上采取“治风六穴”来治疗这类疾病,治风可起到同治诸邪的作用,内风外风同治,“风”字穴对预防这类疾病也有一定作用。

  6  古代治验 

  《玉龙歌》说:膝腿无力身力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悠渐自安 (二市穴:风市、阴市二穴);《胜玉歌》说:腿股转酸难移步,妙穴说与后人知。环跳风市及阴市,泻却金针病自除。

  7  疾病治疗举例

   蜂针风市穴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神经痛,以中年男性为多见,发病过程缓慢渐进,大多为单侧性,主要表现为病人自觉大腿前外侧皮肤呈针刺样疼痛,同时伴有异常感觉,如蚁走感、烧灼感、寒凉感、麻木感等。开始发病时疼痛呈间断性,逐渐变为持续性,有时疼痛可十分剧烈。衣服摩擦、动作用力、站立或活动时加重,夜间症状明显,常影响睡眠。有时对触摸、冷热刺激更敏感。查体时大腿前外侧皮肤的感觉、痛觉和温度觉减退甚至消失,有的伴有皮肤萎缩,但肌肉无萎缩,腱反射正常存在,也无运动障碍。

  该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只要是股外侧皮神经的任何一段受到损伤均可引起本病,如脊椎增生性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病变可压迫刺激该神经引起本病。此外全身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肥胖、风湿热、梅毒、乙醇中毒甚至流感都可导致股外侧皮神经发生炎症而致本病的发生。有些多发性硬化、神经根炎等神经系统病变及腹部盆腔的炎症、肿瘤、结石等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诊断治疗时应仔细找寻原发病因。

  通过蜂针的活血通络作用解除对该神经的刺激。由于该病的发生病机与外伤、受压、受寒等原因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神经缺血、缺氧有关。属祖国医学“皮痹”、“着痹”、“寒痹”范畴。蜂针具有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新陈代谢,提高肌肉和神经末梢的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镇静止痛作用。具有散寒祛湿逐痹、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此外可对症治疗给予维生素B1,82,B12或以营养神经的饮食消除炎症辅助止痛。

  蜂针治疗方法:可用直刺法。配穴与治疗时,可用沿经刺法,或用扬刺法(《内经》说:“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广大者也”),即在该穴的前后左右约0.5~1.0寸处,再加用蜂针,或旁边各点用散刺或点刺的方法。其他可配用肾俞、阳陵泉、梁丘、血海等穴进行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 李万瑶- 新于 侯雪民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