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刺疗法治疗眩晕临床观察(大连沙河口星海蜂疗诊所-陈瑜)
时间:2011-03-05 来源:本站 访问量:165
眩晕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头昏眼花总称为眩晕,具体地说,眼阵阵发晕者为眩,头时时为转者为晕。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之中,旋转不定以致不能站立,甚至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近年来笔者用“蜂刺疗法”配合服用蜂产品,对以下几种疾病引起的眩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
101例眩晕患者中,男37例,女69例,年龄最大的39岁,最小的11岁;病程最长的10年,最短的1个月;其中颈性眩晕46例,高血压性眩晕36例,耳源性眩晕13例,血管神经性头痛眩晕11例。颈性眩晕均有颈部转动时出现,发作性恶心、眩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颈部X片或CT片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生理曲度改变,项韧带变化,椎间孔变小等改变。高血压性眩晕,血压均在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的正常范围以外,即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耳源性眩晕均有发作性眩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或神经性耳鸣、耳聋。血管神经性眩晕均有头痛头晕、目眩、恶心,伴失眠、健忘、乏力。上述各例病症均排除脑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弦晕。
2、治疗方法
治则:舒筋活络,调补髓海而达止晕。
取穴:百会、风府、列缺、大椎、内关、听宫、医风、晕听区等。
治法:根据不同性质的眩晕选择作用点或穴位,第一次用1只蜜蜂试针,观察10-15分钟后,再让患者离开,第二次增加1个穴位,1只蜜蜂,第三次再增加1-2个穴位,1-2只蜜蜂,根据反应大小而决定,一次最多不要超过10只蜜蜂,第一次消肿后,再做下一次,两个疗程不见效者视为无效,单眩晕这一项3个疗程基本治愈,最多不超过5个疗程。在治疗中要配合服用王浆蜜效果最佳。
3、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组织的订诊断标准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测血压、做CT、眼震电图等)基本正常。好转:症状和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测血压、做CT、眼震电图等)有改变。
治疗结果 106例患者中基本痊愈81例,有效25例,有效率为100%。不同类型眩晕蜂刺疗法效果不同,见附表:
附表 不同眩晕疗效的比较
病种分类 病例数 基本痊愈例数 百分率100% 显效例数 百分率100%
颈性眩晕 46 33 72% 13 28%
高血压眩晕 36 28 78% 8 22%
耳源性眩晕 13 10 77% 3 23%
血管神经性
头痛性眩晕 11 11 100%
4、典型病例
某男,11岁。主述:患头痛3年,有周期性,以前1个月痛1次,每次发病除头痛外,还有眩晕恶心。以前发病服卡马西平就可缓解,但这次服药也不见效果。曾到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科和大连附属二院眼科请专家会诊,都排除恼内占位性病变,认定是血管神经性头痛。查:BP105/76mmhg ,神志清,脉细而无力。左侧头痛。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治则:调补髓海,潜阳熄风。取百会穴等,每次不超过3只蜜蜂,仅做1次,头痛头晕减轻,第一次是晚上8点多做的,睡了一夜后,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想喝稀饭,仅做三次蜂刺疗法后,头不晕,基本不痛了,一个疗程痊愈,随访二年没有复发。过去有晕车的毛病,现在也不晕车了。
某女,66岁。主述:眩晕恶心,并伴头沉眼痛,转头时加重。病史:因颈部难受并伴肩痛,于1996年春节前右肩曾做过小针刀,当时觉得右肩痛缓解。但过了两个月后又痛起来,近两个月来颈肩部更难受,头晕目眩。在家生活不能自理,当天由其丈夫搀扶来看病。查:于1996年11月29日在医院X平片检查报告:为C4-C5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变窄,C4-C7椎后缘骨质增生。BP130/90mmhg,舌体胖大、质红、有齿印,脉弦细无力,脸色灰黄,口唇无华,右肢外侧及中指发麻,右肩不敢后旋、上举,下肢轻度浮肿,颈部椎5-7压痛。
诊断:颈性眩晕。临床表现附合1994年全国颈椎病主题讨论会拟定的诊断标准。
治则:取右侧肩隅穴;第二次取109点,110点第三次取111点,112点,31点肩隅穴,第四次取109点、1百会、77点、78点。隔一天一次,每个作用点或穴位用1只蜜蜂,根据反应情况加减作用点和蜜蜂数,每次最多10只蜜蜂。并配合服用三宝合剂,每次10克,用250克温开水冲服,一日2次;维生素B1片,每次2片,一日3次。仅做“蜂刺疗法”4次后头晕减轻,做“蜂刺疗法”7次后,不用人伴随而来,不到1个疗程眩晕就好了,不到2个疗程上肢不麻了,颈部活动自如。(7个疗程颈椎病基本好了,她也成了家里主要劳动力。由于本文主要论述眩晕,所以对颈椎病的治疗简略。)随访一年,没有复发。
5、讨论
眩晕是有多种原因引起,总的来说可分为中枢性晕(指前庭神经、恼干、小脑病变又叫神经原性)和周围性眩晕(耳源性)两种,此外还可见全身疾病引起的眩晕。颈性眩晕为椎动脉受到刺激,压迫动脉硬化或反射性痉挛,使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所致的一种常见的前庭中枢性眩晕。耳源性眩晕,有美尼尔氏综合症、迷路炎、运动病、药物中毒等。有些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有变态反应,水盐代谢紊乱,感染,内耳血管痉挛等导致内耳膜迷路充血,水肿积水、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前庭周围性眩晕。高血压、血管神经性头痛,则由其疾病引起的眩晕。眩晕从中医来看虽然有痰浊中阻,气血不足,风阳上扰,肝肾阴虚之分,但其根本在于髓海不足,为本虚标实之证。而做“蜂刺疗法”就可以舒筋活络,补阴祛实,调补髓海,而达到熄风止眩晕的作用。首先从物理作用看:百会、风府、大椎属督脉穴,督脉行于脊里,上行人脑,从脊里分出属于肾。百会又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径的交会处,听宫、医风、晕听区等都在头颈部,中医理论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因而用蜂针不断螫刺以上各作用点或穴位,就能调整经络,扶正祛邪,升阳益气,清脑安神止眩晕之功。而蜂毒本身就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消炎止痛,并能软化已硬化的神经纤维的作用、从而恢复了椎间盘的功能,扩张椎间孔,促进基底动脉扩张,增加脑供血量,改善了脑组识的缺血缺氧和循环障碍,改善了前庭功能,达到平眩止晕的作用。三宝合剂是由蜂蜜、蜂王浆、蜂胶液配制而成,具有祛实化瘀,补肝肾、阴虚、溶解血栓,调整血压,辅助“蜂刺疗法”治疗,以达到调补髓海,扶正祛邪,止眩晕的良好效果。
6 参考文献
1 陈伟.蜂刺疗法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2 邱茂良等.针炙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
3 邓铁铃等.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
4 刘贤冲等.临床内科医学问答.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5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临床诊断基本知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