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蜂的人工饲养
时间:2015-02-25 来源:本站 访问量:1306
在自然界,大多数地区熊蜂都是1年1代,极个别的区域有1年2代的情况。熊蜂群的消亡规律,通常是单只蜂王休眠越冬,第2年春季筑巢产卵繁殖,在夏秋蜂群发展到高峰期时产生雄蜂和新蜂王,新王交配后不断的取食花蜜和花粉,待体内的脂肪体积累充分时,再另居它处以休眠的方式越冬,而原蜂群在秋末冬初时自然消亡。这说明,在自然界,熊蜂的授粉应用主要在夏秋季,而对于冬季和早春的温室蔬菜授粉则需要通过人工创造条件改变熊蜂蜂群的生活才能满足要求。目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均已掌握熊蜂周年饲养技术,并达到授粉熊蜂生产、商业化。
一、熊蜂的一般饲养技术
熊蜂的人工饲养大都在室内进行,通过给熊蜂提供人工熊蜂巢穴~熊蜂蜂箱和人工饲料~花蜜、花粉和水等,使熊蜂在人工条件下进行繁殖。
⒈熊蜂饲养室
野生熊蜂通常穴居于干燥、安静,避光性较好的场所。熊蜂的性情较温驯,但对周围的响动情况反映敏锐,并易受惊吓。所以,要求饲养熊蜂的房舍要建造在地势高燥,并且远离交通要道的僻静处;室内要通风良好,但要避光,能保持黑暗;饲养室要能防鼠,饲养架要能防振动;饲养室要装配控制精度较高的自动控温控湿设备,用于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饲养室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5℃~30℃,湿度控制在50%左右。
⒉熊蜂饲养用具
熊蜂饲养用具主要是饲养箱和交配箱。
①饲养箱通常由巢箱和取食箱组成。巢箱与取食箱之间用1根短管连通。巢箱供熊蜂筑巢,取食箱放置蜂蜜和花粉供熊蜂取食。饲养箱一般采用木材或其它隔热良好的材料制作,但不应用胶合板制作(熊蜂接触不好、易坏,不好消毒)。
箱体的形状有立方体形和圆柱形的2种。Plowright R C等人(1966)采用的饲养箱,巢箱内围大小为75×75×50 mm,取食箱内围大小为175×125×100 mm,并采用玻璃或有机玻璃制作箱盖,以便观察箱内熊蜂生活情况。
最近,Internet相关网站(http://member.aol.com)介绍了 2种熊蜂饲养箱,它们即可用于室内饲养熊蜂,又可在熊蜂成群后连箱带蜂置于室外饲养或授粉,现将它们分别介绍于下。 饲养箱Ⅰ 巢箱和取食箱分别由直径为150 mm,长约150 mm的塑料管,采用硅酮胶粘固在木底板上制成(图3-8),2 箱之间有 1条采用不刨光的木板制的“通道”,其内有1 条外径为25 mm的塑料短管连通巢箱和取食箱,熊蜂经此管道进出巢箱或取食箱;巢箱和取食箱各自朝外向侧壁上部钻有一些小孔,并附有纱网,以作通气窗;取食箱前向下部有1条直径15 mm管道,经 2箱间的“通道”引向并开口于“通道”前向,以在熊蜂成群后连箱带蜂置于室外饲养或授粉时作熊蜂进出饲养的巢门。这种饲养箱的巢箱和取食箱分别配有有机玻璃内盖,并共用1个木制防雨箱盖。
图 3-8 熊蜂饲养箱Ⅰ构造
1.箱盖 2.取食箱内盖 3.取食箱 4.通道 5.底板 6.巢门 7.连通管 8.巢箱 9.通气窗 10. 巢箱内盖
饲养箱Ⅱ 采用木板制成。箱体为联体箱,巢箱和取食箱由50 mm宽,100 mm高的内置通道和闸板纵向隔离而成(图3-9)。内置通道采用不刨光的木板制成,以便熊蜂爬附。内置通道内部有1条外径为25 mm的箱间连通管,熊蜂经此管道进出巢箱或取食箱取食。箱体的两侧壁上部设计有通气窗。箱前向下部有 1条直径30 mm 的巢门通道,引向并开口于箱体的前壁,以在熊蜂成群后连箱带蜂置于室外饲养或授粉时作熊蜂进出饲养的巢门。巢门口上有便于熊蜂认巢的图形和颜色(熊蜂喜爱的黄色或淡紫色)标记。这种饲养箱的巢箱和取食箱分别配有有机玻璃内盖,并共用1个木制防雨箱盖。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在饲养熊蜂时,在熊蜂繁殖的早期阶段,采用较小的单箱体饲养以加强保温,熊蜂筑巢和取食均在单箱内进行。至第 1批熊蜂工蜂出房后,换上双箱体饲养箱,即让熊蜂在巢箱中筑巢,在取食箱中取食。
图 3-9 熊蜂饲养箱Ⅱ构造
1.箱盖 2.巢箱内盖 3.通气窗 4.巢箱 5.箱体6.巢门 7.巢门通道 8.取食箱 9.箱间连通管 10.内置通道 11.闸板 12.取食箱内盖
②交配箱人工饲养状态下,提供给熊蜂交配的交配笼的大小因蜂种不同变化较大。Plowright R C等人(1966)室内饲养熊蜂研究认为,对于B.rufocinstus采用24×12 ×12m的交配笼较为合适,而B.terrestris 和 B.rufocintus 则在小容器,甚至可以在暴露于光亮下的巢箱中完成交配。
⒊熊蜂饲养管理
春季熊蜂开始繁殖时,先在饲养箱的巢箱内底部铺放 1张大小与箱内宽和长相仿的衬纸,然后在箱中放适量的消毒过的棉花供熊蜂作巢时保温。衬纸的用处是吸熊蜂的粪便和便利于清理箱内卫生。接着把经催醒的休眠熊蜂王移入饲养箱内,并在箱内安放1个2槽的饲喂器,其中1个槽装稀糖浆或稀蜂蜜,另1个槽装花粉喂饲,给熊蜂王提供充足的饲料诱导蜂王筑巢产卵繁殖。
熊蜂的饲料以花粉和蜂蜜为主。花粉饲料饲喂时,通常要将花粉制成花粉团喂给。花粉团应采用新鲜花粉,研碎后加入稀蜜水(按重量比,蜜与水的比例为1.4∶1)揉成小团制成。制作的花粉团其干湿度要适当,使之既不太硬又不过软。蜂蜜饲料饲喂时,采用成熟的新蜂蜜按重量比1.4∶1(蜜∶水)的比例稀释,糖浆供给。
蜂王移入饲养箱后,其开始产卵的时间(天数)因蜂种不同差异较大。一般地,蜂王安置在箱中后2~3 d就会开始筑巢准备产卵繁殖或开始产卵。所以,蜂王置于箱内后的头3d不要去惊扰它,让它安定下来筑巢繁殖。冬眠过后的蜂王取食花粉后,体质恢复,卵巢迅速发育。蜂王是否准备产卵可以从以下的迹象判断:
①箱内出现较多含有花粉的粪便。说明蜂王已开始取食,并即将筑巢产卵繁殖。
②棉花上出现巢穴。说明蜂王已开始着手筑巢。这时应注意,不要触动棉花,以免惊动蜂王(图3-10)。
图 3-10 棉花上出现巢穴
③花粉团上出现积蜡。有的熊蜂种的巢室是通过在花粉团上涂蜡形成的,所以这时不要触动或更换它,饲喂时只要将新加入的花粉团置于带蜡花粉团的周围即可。
④开始筑造蜜室。有些熊蜂,如B.nevadensis,通常在产卵前先造蜜室,然后再造巢室(图3-11)。
图 3-11 开始筑造蜜室
图 3-12 蜂蜜寄放在巢口棉花上
⑤把蜂蜜寄放在巢穴洞口的棉花上。熊蜂蜂王为了在保温孵卵时取食方便,常常会把蜂蜜寄放在巢**的棉花上(图3-12)。蜂群发展的早期,常常也会持续出现这种现象。
如果到第3 d,未有迹象表明蜂王即将产卵时,就要更换供蜂王筑巢时用于保温的棉花,并加入新的花粉饲料。如此,直至蜂王产卵。
蜂王产卵后,应每隔24 h更换花粉饲料1次,并适当增加花粉的饲喂量,直至第1批工蜂出房。
蜂王开始筑巢后,应隔天1次,在巢的附近适量放置一些微小的花粉团饲喂。饲喂的花粉的量不宜过多,否则易使蜂群过早培育行蜂王和雄蜂,导致培育的蜂群达不到最大群势。花粉饲喂量要掌握在饲喂的花粉不超过其新筑巢团体积的1/3~1/4为度。幼虫孵化时,应将原来食剩的花粉取出,换上新鲜花粉。
由于新出房的工蜂参与哺育下一批幼虫,其取食量增加,这时应每天定时饲喂花粉,并酌情增加饲喂量。这个阶段花粉的饲喂量,一般应掌握在巢内不积累,幼虫又不挨饿,或巢内略有积累的程度。这时饲喂的花粉团可以成直径约10 mm,长约5 mm的较大花粉团,并置于熊蜂取食箱让工蜂自行取食。
在熊蜂的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工作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根据蜂王产卵和蜂群发展适当饲喂,并做好蜂群发展情况记录。如发现拖卵或幼虫巢室长时间不封盖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②每天喂饲时顺便观察蜂群剩食和粪便的情况。由于每天都是定时定量投喂,所以从剩食的量可以初步判断熊蜂的食欲和饲料的品质。而熊蜂粪便的形状和颜色则可判断健康状况。正常的熊蜂粪便呈淡黄色并伴有水分,如粪便发暗或多日不排便,是患病的症状,应及时治疗。
③注意时察看蜂群的群势,一般蜂群发展的虫口达80只时就可提供授粉。
④饲养过程中要保持饲养室安静和避免振动,开箱操作要轻,避免惊动蜂群。
⑤每天定时记录室内温度和湿度情况,确保室内的温湿度准确控制在所需控制范围。
⑥做好饲养室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清理饲养箱和用高压锅消毒饲喂器,并每天更换饲喂器。每年应对饲养箱进行消毒灭菌,并除去污物。
在饲养熊蜂时,有的一开始饲养就采用巢箱相对较大的饲养箱(包括1个巢箱和1个取食箱),有的(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为了提高蜂巢的保温效果,开繁在开始时采用单个巢箱作饲养箱饲养,到第1批工蜂出房后换上相对较大的巢箱,并配齐取食箱饲养。当采用较小巢箱饲养时,到第1批工蜂羽化出房后,应及时将小巢箱的熊蜂巢和熊蜂一并移入较大巢箱中饲养。体积较大的巢箱为熊蜂群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使得蜂群能充分繁殖,发展到最大群势。
二、熊蜂的特殊饲养技术
⒈缩短蜂王滞育期和休眠期促进繁殖
在自然状态下,交配后的熊蜂蜂王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滞育,然后再经过较长时间休眠越冬,到第2年春季才可筑巢产卵繁殖,因此,通常 1年繁育1代。而在商品化熊蜂的人工饲养生产情况下,通常要采取特殊的饲养技术措施,缩短熊蜂蜂王的滞育和休眠时间,使熊蜂能 1年繁育多代,周年繁育,以提高饲养效率和满足授粉的需要。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采用麻醉剂或激素等处理打破蜂王的滞育期,并使其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休眼期体内所需经历的生理变化的特殊技术,实现熊蜂1 年繁育多代周年繁育的目的。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通过打破蜂王滞育期和缩短休眠期的技术,成功地使饲养的B.lucorum和B.terrestris蜂王在15 d内开始产卵。
⒉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加速蜂群发展
熊蜂的饲养环境,尤其是饲养室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是影响蜂群发展的关键因素之熊蜂的发育日期不像蜜蜂的那么严格,它随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某一环境下,从诱导产卵到成群大概需要50d左右的时间,而在另一环境下,则可能需要100 多天,所以,选择和严格控制适宜的饲养环境对工厂化熊蜂群的生产极为重要。据研究显示,蜂群发展前期,发育较慢,在试验环境下,从产第1批卵到第1批工蜂出房,大概需要21d左右。后期发育逐渐加快,从第1批工蜂出房到成群(60多只)只需25 d左右。所以,在试验环境下,从采用缩短蜂王滞育期和休眠期技术诱导熊蜂产卵到成群大概需要50 d左右的时间。
在蜂群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产卵的蜂王都可以发育成群。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1998、2000)的研究显示,饲养的明亮熊蜂蜂王258只,成群119群,成群率46.12%;B.terrestris蜂王59只,产卵53只,产卵率89.83%,成群32群,成群率54.24%。在人工饲养熊蜂过程中,将饲养室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严格控制在熊蜂发育最适范围,使熊蜂在最佳的环境中发育成长,可加速熊蜂的繁殖,有利于提高熊蜂的成群率。
⒊人工控制交配,提高处女王交配成功率
在蜂群发展到高峰期时出现雄蜂和蜂王,大多数的蜂群先出现雄蜂,后出现蜂王;也有的蜂群先出现蜂王,后出现雄蜂;个别的蜂群只出现雄蜂或蜂王。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采用交配笼,将来自不同群的性成熟的处女王和雄蜂,按一定的性别比例放入交配笼,让熊蜂处女王与雄蜂及时、充分交配,可大幅度提高处女王交配的成功率和蜂王的产卵率量。Plowright R C等人(1966)室内饲养B.rufocinstus熊蜂研究认为,1只熊蜂王至少要有1只雄熊蜂与之交配。另据观察,蜂王和雄蜂都可以多次交配,交配时间大多为30 min左右,最长的可达2 h之久。
⒋蜂王的贮存技术
高效贮存蜂王是于工厂化生产熊蜂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在熊蜂生产中,熊蜂开始繁育的时间通常要根据温室作物授粉需要来决定。由于在一定条件下,人工饲养的明亮熊蜂和B.terrestris熊蜂繁育成群的时间约需50 d左右,即应在作物授粉需要前50 d开始繁育,50多天后刚好成群,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熊蜂的授粉潜力。所以,在人工饲养熊蜂时,常常要将经缩短滞育期和休眠期处理后,但不立即投入繁殖的蜂王储备起来备用。
影响蜂王贮存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不同蜂种和不同贮存时间对贮存的温度要求有较大差异。Plowright R C等人(1966)室内贮存B.rufocinstus时采用的温度为5℃,而贮存B.nevadensis,B.rufocinclus,B.boredalis, B.fervidus, B.terricola, B.perplexus, B.ternaries, B.vagans 时采用的温度为1℃。对于贮存时间不超过24 h的,Plowright R C等人(1966)在室温下用1个大小为1~2×0.6×0.6 m,带有食料的笼子贮存。贮存蜂王时的湿度,一般随室内湿度而就。
⒌激活贮存蜂王的技术
贮存的蜂王,尤其是经过长时间贮存的蜂王,其体内的脂肪体消耗较多,不宜直接用于繁育,而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激活,待体内的营养积累充分、卵巢管发育完全时再进行繁育。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长短,主要通过温度和饲料供给量来调节。激活后的蜂王,又要进行如上所述的周期饲养。
---------------------------------------------------------------------------------------------
附:熊蜂简介
熊蜂是蜜蜂总科蜜蜂科熊蜂属的通称。似蜜蜂,但唇基隆起,颚眼距明显;第1亚缘室被斜脉分割;雌蜂和工蜂后胫具花粉篮,胫节外侧光滑,边缘具长毛;雄蜂阳茎基腹铗和刺缘突突出或明显超过生殖突基节。中国不少于150种,分布极广。
熊蜂与蜜蜂同属于社会性昆虫。职能有分工,分雌蜂、雄蜂和工蜂。大多数种类一年1代。一个蜂群只有1个雌蜂。以雌蜂越冬。春暖花开时,越冬的雌蜂开始活动——寻找建筑蜂房的地点、采粉、繁殖等。工蜂羽化以后,立即清理巢房、储备蜂粮、调节巢房温度以及与雌蜂共同照料子蜂。雄蜂出现较晚,专司交配,交配后几天即死亡。
熊蜂是益虫,对于农林作物、牧草、中草药以及野生植物的传粉起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牧草的传粉效果显著。有些国家为了提高牧草的产量,已经开始人工繁殖熊蜂。熊蜂是自然环境的一种良好的指标动物,对于动物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均有一定意义。
熊蜂是目前世界上对温室果菜类蔬菜授粉效果最好、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粉昆虫。
利用熊蜂为温室大棚蔬菜授粉有如下特性:
1.可以周年繁育:能够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缩短或打破蜂王的滞育期,在任何季节都可以根据温室蔬菜授粉的需要而繁育熊蜂授粉群,从而解决了冬季温室蔬菜应用昆虫授粉的难题。
2.熊蜂有较长的口器(吻):蜜蜂的吻长为5—7毫米,而熊蜂的吻长为9—17毫米,因此对于一些深冠管花朵的蔬菜如番茄、辣椒、茄子等,应用熊蜂授粉效果更加显著。
3.采集力强:熊蜂个体大,寿命长,周身布满绒毛,飞行距离在5公里以上,对密粉源的利用比其它蜂更加高效。
4.耐低温和低光照:在蜜蜂不出巢的阴冷天气,熊蜂可以照常出巢采集授粉。利用熊蜂耐低温的生物学特性,能够实现温室作物周年授粉,特别是冬季授粉。
5.趋光性差:在温室内,熊蜂不会象蜜蜂那样向上飞撞玻璃,而是很温顺地在花上采集。
6.耐湿性强:在湿度较大的温室内,熊蜂比较适应。
7.信息交流系统不发达:熊蜂的进化程度低,对于新发现的蜜源不能象蜜蜂那样相互传递信息,也就是说,熊蜂能专心地在温室内采集授粉,而不会象蜜蜂那样从通气孔飞到温室外的其它蜜源上去
8.声震大:一些植物的花只有当被昆虫的嗡嗡声震动时才能释放花粉,这就使得熊蜂成为这些声震授粉作物如草莓、番茄、茄子等的理想授粉者。
授粉优势
利用熊蜂为温室果蔬作物授粉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率、无污染的现代化高新农业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产显著:为保护地番茄、青椒、茄子、草莓、桃、杏等多种蔬菜和果树的授粉,增产效果达30%以上。试验证明,熊蜂授粉后番茄增产可达40—50%。茄子用熊蜂授粉比震动棒增产35.9%,比用激素增产51.3%。由此表明,用熊蜂授粉提高果菜产量,优于其它任何授粉方法。
2、提高品质:试验表明,番茄用熊蜂授粉平均单果种子数为269.54,用震动棒授粉为196.80,蜜蜂授粉为91.73,对照为89.40。果实内种籽越多,果肉越厚、果实越大、质地越坚实,产量品质也就提高。同时,由于熊蜂授粉力强,授粉率高,授粉后果实个体大小均匀一致,且果形好,无畸形果,从而提高果菜产品市场售价,增加收益。
3、省时省力:授粉工作由熊蜂完成,不需任何劳力。蜂箱内配备3个月的食物,放入温室后,无需任何管理。果菜开花期,将蜂箱放置在温室大棚内高于作物顶部的位置,每箱蜂80~100头,授粉面积可达1.5~2亩地。
4、提高生态环境效益:使用传粉昆虫后会减少有毒农药的使用,而增加对低毒高效安全农药的使用,并有意识地偏重于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传粉昆虫取代激素授粉,减少了激素造成的污染,提高了果菜品质,保护了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身体健康。
使用方法:
在花期将授粉蜂的蜂箱搬入大棚,冬季可悬挂在棚顶下方,夏季垫高约60公分置于阴凉处。蜂箱有两个开口,一个是可进可出的开口A,另一个是只进不出的开口B。正常作业时,可封住B,打开A,允许熊蜂自由进出。当需要喷药时,可挡住A,打开B,使室内熊蜂全部回到蜂箱,免受药害。
使用熊蜂授粉一般在傍晚时将蜂箱带入棚内,1小时内,打开蜂箱两个口。熊蜂工作时会在花瓣上留下肉眼可见的棕色印记(称为“蜂吻”)。在番茄盛花期,一般每亩放50只--80只熊蜂,使用2个月后更新。熊蜂对高温敏感,夏季使用时在蜂箱顶部放置清水可帮助蜂群降低巢内温度。
注意事项:
1.防止蜇人。避免强烈振动或敲击蜂箱,不要穿蓝色衣服及使用香水等化妆品,以免吸引熊蜂。
2.合理使用农药。黄昏熊蜂回箱后把箱移出温室再施药,2天后再放回原地。严禁施用具有缓效作用的杀虫剂、可湿性粉剂、烟熏剂及含有硫磺的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