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蜂疗保健技术

震颤麻痹(帕金森病)

时间:2010-07-23   来源:本站   访问量:417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Parkinson)病,由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黑质和纹状体变性)引起。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40岁以前发病者甚少,而60岁以上人口患病率达1%。本病的产生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有学者认为蛋白质、水果、乳制品等摄入不足,嗜酒、外伤、过度劳累及某些精神因素等,均可能是致病的危险因素。病理是黑质纹状体中含黑色素的神经元严重缺失,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多巴胺(DA)缺乏导致椎体外系的功能失调。动脉硬化症、一氧化碳中毒、颅脑损伤、脑代谢障碍、基底节肿瘤、脑炎后遗症、重金属中毒、吩噻嗪类药物及抗忧郁药物中毒等,均可继发震颤麻痹症候群。

  震颤麻痹逐渐起病的动作缓慢,震颤,肌张力增高,强直,表情淡漠,“面具脸”,“慌张步态”,躯干俯屈及行走时上肢前后摆动减少或消失,手强表现为搓丸样动作,均属本病典型症状。震颤多从一侧上肢的远端开始,再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下肢,然后累及下颌、口唇、舌头及头部,病人可有吞咽困难、言语障碍。

  帕金森病人三大特征  

  一侧手抖  50%-80%的帕金森病患者起病隐蔽,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手部的震颤,每秒大约有4-8次。这种震颤在肢体静止时最为明显,在肢体活动时减弱,在睡眠中消失;情绪紧张或疲劳能使震颤加重。通常震颤在双手、双臂与双腿最严重,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也是手部最早,腿部最晚。  

  身体僵直  还有许多患者只表现僵直;不出现震颤。僵直会进展性加重,动作变得越来越慢、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僵直再加上动作过少,可能造成肌肉酸痛与疲乏的感觉。有的患者面无表情,脸像面具,口张开着,眨眼减少,有时候会与抑郁症相混淆。  

  步态失调  有的患者走路很困难,步态拖曳,步距缩小,行走时两上肢没有自然的摆动。步伐可以出现并非有意的加速,患者为了避免跌倒而转入奔走,出现慌张的步态。

  中医学的“颤振”与本病类似,认为老人肾阴衰败……本病多因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失荣,虚风内动而致,或脾湿生痰,阻滞络道而成。治则:益肾调肝、平肝息风、补气养血。

  现代医药、常规疗法副作用大,且无法阻止本病的自然发展。

  攻克震颤麻痹要从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入手,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的神经,促进脑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方能实现标本兼治,愈后稳定的目标。

  蜂疗对原发性震颤麻痹有效,但要坚持长期治疗。蜂针疗法取穴:百会、风府、大椎、命门、脑空、风池、肾俞、太冲、阳陵泉、合谷、足三里等。头晕、目眩配正营;言语不利取聚泉(舌面正中的奇穴);吞咽困难取廉泉、扶突。

  震颤麻痹患者在蜂针治疗的同时,要大剂量服用蜂产品,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蜂产品1》成熟蜜,每日服用50~100g;蜂王浆,每日早中晚空腹舌下含服,每次10~15g;蜂花粉,每日早晚服用,每次20~25 g;天然蜂胶,每日服用3~5g;长期服用。


  【蜂疗保健资料汇集】

  16-146蜂针治疗震颤麻痹(病因、诊断、中医辨证治疗、蜂针取穴……。)

--------------------------------------------

  附资料1:每年新增帕金森病人10万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4月9日,200多名来自全国和香港地区等地的帕金森病人齐聚广州,参加“珠江畔步行 挑战帕金森”活动。他们中年龄最小的20多岁,最大的80老岁,还有高龄者坐着轮椅。在亲属的陪护下,他们结伴而动,缓缓挪行,不到1000米竟走了1个多小时。赵一帆老人感慨地告诉记者: “我头脑清醒,就是走路艰难,但今天的活动又令我充满自信。只要社会多些理解,医生多些关爱,我们多配合,帕金森病是有可能治好的。”他的话说出帕金森病人的心声。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帕金森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正在日益增高。据世界帕金森病协会资料显示,全球现有超过400万帕金森病患者,我国有170万人患病,其中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并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7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到了2.5%以上。据估计,我国每年有10万人成为新发的帕金森病患者。目前广州约有患者8000余人。  

  据专家介绍,原发性帕金森病属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病人的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直和运动障碍,目前发病原因仍不明确。帕金森病起病年龄平均为55岁,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一半帕金森病人没有看过病。   

  根据一项全国调查表明,北京、上海和西安等地约47.6%的帕金森病患者从未前往医院就医,其中西安地区高达81%。这是因为人们有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才使得近半数的帕金森病患者没有得到治疗,甚至根本没去看过病。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帕金森病治疗中心邵明主任说: 如果不进行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会越来越重,所遭受心灵和肉体的痛苦更是鲜为人知。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高聪教授介绍,现在门诊病人发现得帕金森病的人发病年龄提前,30至40多岁就发病的经常可见到。到目前为止,帕金森病还是一种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现在的各种治疗方法,如药物和手术都只能缓解或部分缓解症状,减慢疾病的发展进程,很多声称能治愈帕金森病的药物、保健品那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是不可信的。   

  她强调,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一定要讲求整体、科学、规范,绝对不能盲目。许多早期的年轻病人通过药物可以很好地控制症状,但目前部分医生和病人有急功尽利,贪图“立竽见影”的药物或方法,这是不可取的。  


   附资料2:高额医疗费困扰帕金森病患者

  今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为呼唤对帕金森病的关注和对帕金森病人的关爱,4月9日在广州帕金森病友俱乐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的组织下,来自香港和内地的100多名帕金森病人共同漫步珠江畔,挑战帕金森病。 “从解放桥到人民桥不足2000米,以前对我们来说,走这段路是很容易的,但是现在对我们来说能够独自步行2000米,则是很不容易的。”广西病人李忠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邵明向记者介绍,“据世界帕金森病协会资料显示,全球现有超过400万帕金森病患者,我国则有170万人患病,其中55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0人就有1个帕金森病人。目前我国每年有近10万人成为新发的帕金森病患者。但是,我国帕金森病患者的就诊率十分低。调查显示,我国帕金森病患者未就诊率达到47.1%,西部和农村地区的情况更为严重,达到80%左右。而目前广东有8万帕金森病人,而广州就有8000人。并且帕金森病患者有年轻化趋势,其中相当一部分中青年发现有帕金森病症状。”   

  据邵明介绍,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年轻的帕金森病人为13岁,许多帕金森病患者为中青年,都是家庭的中流砥柱,而许多人在发病初期一方面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害怕因为这种病而丢失工作,导致帕金森病发展到严重期间才去治疗的有不少,关爱帕金森病人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浙江病人张文军与记者交流时,全身不停地颤抖,张说,他今年37岁,而发现自己有帕金森病则是在9年前,也就是1996年当时是28岁,作为一名建筑工程师张当时月薪超过1万元人民币,等到帕金森病症状明显时他失去了各种求职就业的机会,现在1000元一个月的工作都找不到。无奈之下,张不得已自己创业,在广东东莞开了家礼品工厂,专门生产圣诞树。张说,看病花掉了他一生的积蓄,曾经在上海做过脑部靶点手术,但是无效,而目前比较有效的DBS(脑起搏器)治疗则付不起这个钱,因为在脑部安置一个DBS需要20万元左右。

  这种高额的诊疗费用,让患者难以承担。邵明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治疗帕金森病主要是通过标准药物方案左旋多巴辅以苄丝肼,而最新的治疗方案则是在病人脑内安置DBS,然后辅以药物治疗。邵明介绍,患有帕金森病在目前科技情况下还难以使之痊愈,唯有终身服药,平均每天的用药费至少在58元。一年下来仅药费就将近2万元人民币。邵明表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有最好的条件可以让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并让患者达到正常人的寿命期,但是对于费用问题,医院也爱莫能助。   

  对于帕金森病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邵明说: “目前对于帕金森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但帕金森病与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现在对帕金森最理想的解释是遗传易感性,就是说,得这个病的人,天生有一种解毒功能的缺陷,容易对外界的毒素易感,易中毒。最好的办法是早发现、早治疗。”
 

上一篇:枕神经痛

下一篇:正中神经炎

蜂疗蜡疗名家更多 >>
寻医问药更多 >>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