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清朝有一秀才,一心想中举人,多年未能如愿。因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神不定,失眠多梦记忆减退,久之肾气衰,夜尿多,每晚多者十数次,很是苦恼。晚上索性不睡,坐在院中草丛中,有意无意采摘眼前植物果实,放到嘴里咀嚼消闲。虽说辛辣稍苦,但也可口。一连几天如此,不知不觉小便次数逐渐减少了,有时一觉还能睡到天明无小便。他又连着试了几天,果然如此,治好了烦心的小便频数,由于睡觉好了,心情也就好了,记忆力逐渐恢复,第二年中上了举人。为了记住这个药草,给它起了个“益智仁”的美名,以庆幸自己吃了这药而中了举人。
益智仁,一听就能补脑髓,益聪明,肾主脑髓,所以可以补肾。明代医家李时珍说“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故也。”上述故事也说明,忧思伤脾,影响记忆力。所以益智仁能入脾、肾二经。
《本草纲目》如是描述“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安三焦,调诸气。”
《本草纲目拾遗》补充说“夜多小便者”。
夜尿多的情况一般发生在老年人身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慢慢衰弱,命门火衰,肾关失守,就会出现下元虚寒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夜尿和尿不尽。《黄帝内经》是这样解释的“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膀胱和肾是脏腑兄弟,有难同当,下元虚冷,膀胱虚寒,不能约束水液,就会出现尿频,无力推动水液就会出现尿不尽。夜尿多了,频繁起床,自然睡不安稳。
成年人睡觉的时候,尚且知道起夜;小孩熟睡,不知起夜,就会出现遗尿的问题。清洗衣物事小,躺在湿冷的被单上,感冒事大。这也是困扰很多父母的事。
益智仁除了可单独嚼服,还有一个经典的搭配叫缩泉丸,原名固真丹。由益智仁、乌药两味药组成。等分打粉研末,每次6克,盐水送服。或者各10克,煮汤服用。
下元虚寒,要让肾元暖起来,膀胱就能约束好水液。这就是寒者热之、散者收之的道理。
益智仁辛温,李时珍认为其是“行阳退阴之药,三焦命门弱者宜之”,肾元热起来以后,膀胱的气化能力就会加强,试想膀胱里面装满了水,加热的时候,水都蒸发掉了,而且在加热的过程中膀胱内的压力还会增加,排尿动力就会足,就不会出现余沥不尽的情况。
乌药善理元气,水液的代谢运行,要靠有序的气机带动。乌药调气散寒,能将膀胱肾间的冷气清楚掉,帮助益智仁收散有序,开合有度,补益药的使用往往要加理气药,目的就是补而不滞。
所以下元虚寒引起的尿频、遗尿、遗精,这个时候不要忽略了缩泉丸。市面上可以也可以买到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