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自然疗法

著名老中医马清波的戒烟名方,既戒烟,同时治标治肺,消痰生津

时间:2024-12-03   来源:本站   访问量:308

中国古代,三国时诸葛亮率军南征,士兵受到瘴气感染,当地居民送韭叶云香草,吸其烟以驱瘴毒。

唐代诗人刘禹锡写湘西少数民族吸烟:马鞭烟袋细细通,两人相恋莫漏风,燕子衔泥口要紧,蚕儿挽丝在肚中。”形神描述非常贴切。

明人兰茂《滇南本草》载有“野烟”:“一名烟草、小烟草。味辛、麻,性温。有大毒,治若毒疗疮,痈搭背,无名肿毒,一切热毒恶疮;或吃牛、马、驴、骡死肉中此恶毒,惟用此药可救……”

以上都是本土烟草,主要用于治病。真正吸烟的大潮,是国外烟草在明朝中后期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台湾、福建,并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鼻烟带到广东后开始的。本土烟草由此慢慢淘汰。

这些烟草,与清朝后期出现的鸦片明显不同。鸦片提取自罂粟浆液,而烟草则属茄科的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长满腺毛,叶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矩圆形或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至茎成耳状而半抱茎。采下晒干后便是可吸食的烟叶,可制成各种卷烟及烟丝,有淡巴菰、相思草、金丝醺等诸多称谓。

金丝醺们进入皇宫后,为皇帝们带来了疾患。康熙乾隆均因吸烟患肺咳,戒烟后自愈。由此,康熙皇帝下旨禁烟。

如今也常听到烟民的咳咳声,这是吸烟之害的第一步,若不及时止损,烟草会一步步攻城掠地,熏灼脏腑,游行经络,壮火散气。

具体来说,烟草主升属阳,纯阳。归肺脾二经,辛散温通又好动,有毒。如若吸食过度,

其一,由于烟草对肺的温煦、运动、升散太过,会使肺津耗伤,以至口干舌燥,咽痒喉干,咳嗽喘息,痰难咯。

其二,烟毒经咽喉入胃,在胃里欢快地蹦达,引起胃部隐痛,或是吃很多食物依然饥饿,又或表现为食欲不振等。

其三,开始吸食的时候,因其性温燥,会感到阳气振奋,提神醒脑,这其实是透支了火气,后面便易出现乏力倦怠,精神萎靡的气虚之证。就像一个月光族,月初过得潇洒,月末就期待下月工资快到。吸烟者就不用等下月工资了,一感到萎靡,马上再来一支,由此对烟草产生依赖,戒断困难。

其四,肺津胃液久受辛温烟草熏灼,以至津液渐少而干,化成痰液。还会下行到肾,诱发多种病症,甚至形成各种肿块,比如肺癌等。

难怪那么多人想戒烟。

戒烟时,若是烟瘾时间不长,危害不大,可靠意志力像康熙乾隆一样戒掉。若年深日久,伤害到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引起痰浊血淤,就需固本,补脾胃肾,同时治标,消痰利咽生津等。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戒烟,同时调理身体的过程。

网上流传的戒烟方有很多,著名老中医马清波先生遗下的一个方子,属戒烟方中流传得较广的,既戒烟,又固本补脾胃肾,同时治标治肺,消痰生津。

组成:炙冬花、炙紫菀各15g,补骨脂、清半夏、枇杷叶、前胡、茯苓、桔梗各12g,川贝母、射干各10g,干姜9g,橘红12g,肉桂6g,细辛3g

肺是贮痰之器,是烟雾进入人体的第一站,沉积了多年老痰。戒烟得先治肺。

川贝这味药材价格高,但因其味苦甘,微寒,是润肺散结,止嗽化痰的妙药,消肺部之痰的能手,受到众多戒烟方青睐。就连一些戒鸦片方,也常见到川贝的身影。

专属肺经的药材更不少:炙冬花和炙紫菀,前胡,桔梗,射干。

炙冬花和炙紫菀,一个偏于祛痰,一个偏于止咳。

炙冬花性味辛微苦温。润肺下气,止咳化痰。无论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均适用。

炙紫菀辛苦温。润肺下气,消痰止咳。擅治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前胡苦辛,微寒。既能散风寒,净表邪,又能温肺气,消痰嗽,治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很在行。为痰气要药。

桔梗性味苦辛平。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用它就对了。

射干苦寒。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都属它的治疗范围。

五味药相配,寒温得宜,围绕肺部这个核心,如清风甘霖,排痰止嗽。无论黄痰白痰,新痰老痰,新咳久咳,一网打尽。

吸烟久了,不少人有将烟雾吸到胃里的经历,顾护刻不容缓。但就算如此,马清波老师所选药材,依然关照到了肺。

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为半夏经过白矾溶液浸泡后所得的炮制品,降低了半夏的毒性和刺激性,增强了半夏燥湿化痰的作用,是去湿痰的良品,与去寒痰的前胡是极佳搭档。

除了在肺经治痰多咳喘,清半夏还以其辛温之性,和胃养脾,消胀满与结块。

枇杷叶,是大名在外的止咳化痰药,性味苦,微寒。既活跃于肺经,又活跃于胃经。清肺又止咳,降逆又止呕。无论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还是胃热呕逆,烦热口渴,均是佳品。

橘红,为去掉橘皮(阴干后为陈皮)内部白色部分后,晒干之作。

性味辛苦温。辛能行散利气,苦能燥湿降泄,由于气利痰自愈,所以橘红既能理气宽中,又能燥湿化痰。不仅咳嗽痰多用它,遇到食积,呕恶痞闷等脾胃问题,也用它。

接下来是固本。先天之本脾与后天之本肾均得到关照,甚至茯苓和干姜还伸长了手,将肺揽过来抱了一抱。

茯苓,性味甘淡平。心肺脾肾经均是它的活动场所,既可用于补脾胃肾,又益肺气。无论痰饮眩悸,还是脾虚食少,心神不安,腰脐不利,均适用。

干姜辛热。脾胃肾心肺经任它行。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补骨脂,辛苦温。既行走于肾又行走于脾。不仅暖丹田壮元阳,还消化饮食,益脾胃,并治虚寒喘嗽。

肉桂辛甘大热,是补火助阳大能手,归肾脾心肝经。因其性重,能引上焦之虚火归肾之本源,调达肝木,温补心脾并暖肾,同时散寒止痛活血。它既像一个发动机,又像一个火炬手,固本之效看得见。

最后一味药细辛比较有意思。吸烟之人口中多有烟味,加之烟伤胃,易引起口臭,南北朝医家陶弘景说患口臭,含它多有见效,可说是化龙点睛之品。3克的用量,也在安全剂量之内。

不仅如此,细辛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痰饮等。补肾的功效也佳,与肉桂配,可治风寒腰痛。

上药组合,戒烟调理两手抓。当身体的状态舒适,便不需吸烟提神及获得快感。闻到烟的气味,只会觉是个令人不适的多余品,从而戒掉烟瘾。

同时,该方不但能戒烟,还可治疗因年久吸烟导致的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哮喘等,效果颇佳。


蜂疗蜡疗名家更多 >>
寻医问药更多 >>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