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门穴的特点和应用
时间:2012-12-27 来源:本站 访问量:482
章门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经穴,为足太阴经脉、厥阴经,阴维脉的交会穴,脾经募穴,八会穴之一的脏会。
该穴别名:长平,胁髎,季胁,脾募,肘髎,肘尖,后章门,季肋、脏会。穴名之义:“章”,即明之意,本穴为肝经的穴位,肝主升发、主青、主春、主木。本穴在肋部左右分列成门状,故名章门。
五脏是人的重中之重,章门穴是连接五脏的门户,通过此穴,气血通达五脏并协调五脏。章门穴是脾经的募穴,“募”是聚集之意,章门穴把脾经的功能和气血会聚集在这里。它也是人体八会穴的要穴之一“脏会”,脏是指五脏,会为“会合”。本穴是五脏的气血会聚场所,有肾水、脾土、肝木,还有其它脏腑传来的各种气血精微输注,因此可以治疗五脏的疾病,故为脏会。该穴在侧腹平坦部位,治五脏之疾长久有效。后章门穴名是与脾经冲门穴的别称前章门相对而言的。
1、穴位定位
在人体的侧腹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即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屈肘合腋时肘尖下侧腹处取穴。故又名胁髎穴、肘髎穴,肘尖穴和季胁穴等。
简易取穴方法:①由脐上二横指,乳房(男性为准)旁外二横指,各作水平线及垂直线之交点即是本穴。②直立,垂肩屈肘,上臂紧贴胸壁侧面,屈肘后手指按压同侧缺盆(即锁骨上窝),肘尖尽处所指处即是此穴。
2、穴位解剖
通过皮肤、皮下组织后,为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肋间动脉末支;布有第十、十一肋间神经,右侧为肝脏下缘,左侧为脾脏下缘。
3、穴位功用
调节五脏,理气散结,疏肝健脾,清利湿热。
4、主治病症
此穴为脏会穴,统治五脏疾病。
①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肠鸣,呕吐,痞块,消化不良,肠炎泄泻,胁痛,肝炎,脂肪肝,肝脾肿大,小儿疳积等。
②其他疾病:高血压,胸胁痛,腹膜炎,腰椎间盘突出,胸闷体倦,腰脊酸痛、肿胀,子宫癌,卵巢囊肿,宫颈癌等。
5、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和血海穴可治疗风疹和过敏症;
配天枢穴、脾腧穴、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治肝脾不和引起的腹胀、胁痛、泄泻和消瘦;配期门穴、痞根穴和胃腧穴治疗痞块;
配肾腧穴、肝腧穴、胆腧穴、大肠腧穴、水道穴、京门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阴谷穴和气海穴治肝硬化腹水;
配京门穴和肾腧穴治疗腰脊酸痛。
六、中医辨证配穴
胃寒脾虚者,配中脘穴、脾腧穴和胃腧穴;
热邪内蕴者,配太冲穴、昍陵泉穴、曲池穴和委中穴;
饮食停滞者,配梁门穴和天枢穴;
痰饮内阻者,配丰隆穴和公孙穴;
肝气犯胃者,配太冲穴和期门穴;
腹胀肠鸣者,配气海穴、天枢穴、脾腧穴和大肠腧穴;
肝胃不和和泛酸干呕者,配期门穴、内关穴和公孙穴;
肾虚水泛者,配京门穴、三焦腧穴和命门穴。
7、典型病例
李某,男,58岁,澳门人。2009年4月前来就诊。就诊时腹胀、胸闷、腹部肿大积水3个月。面色萎黄,体形消瘦,口干饮少,食欲尚可,食后腹胀不适。腹部膨大较硬,有青筋暴露,拒按,大便溏稀,性急易怒,情志暴躁,舌红少苔,脉细弦。经医断为肝癌早期、肝肿大,肝硬化腹水。
初期用穴为章门穴、京门穴、期门穴、肾大肠腧穴、命门穴和足三里穴等,交替进行,每次,每次2~4只蜂针直刺。1个月后逐渐加大蜂量,至后期蜂针用量近50只,增加配穴有脾腧穴、胃腧穴、中脘穴、气海穴和血海穴等。3个月后,腹壁渐软,连续蜂针治疗半年后腹软,腹部如常人,未见有肝肿大,肝功能转为正常,至今仍常自做蜂针疗,现在身轻如燕,反应敏捷,面色润泽,性情温和,神清气爽。
广州中医药大学 李万瑶 方芳 黄薇 (2-1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