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用胡蜂( Polistes rothneyi grahami )毒素,对小鼠肿瘤模型(S180)进行肿瘤杀伤作用和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方法 用胡蜂毒素对荷瘤鼠( S180)进行五次治疗。
结果 荷瘤鼠生存期显著延长, 其中2/3长期生存。
结论 胡蜂毒素对小鼠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和一定的治疗作用 。
关键词 胡蜂毒 肿瘤细胞 抑制
胡蜂毒作为一种传统药物, 长期以来,在我国中医及国外医药界已早有应用。主要应用于蜂蚕过敏症、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祖国医学用蜂房治疗疔毒等症亦与胡蜂毒有关。国外于1926年在巴里西亚阿马逊地区已有用胡蜂毒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报道, 但缺少有关科学资料。直至1986年才开始有资料记载胡蜂毒含有药物活性物质—Nakajima。但对此成份未进行确切鉴定。近年澳大利亚拜尔公司生产胡蜂毒注射针剂,用于治疗蜂蜇过敏症。德国生产胡蜂毒软膏,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但因胡蜂毒药源困难, 价格较昂贵。本文作者之一李铁生教授研究成功专利技术;大量活蜂采毒技术, 解决了胡蜂毒来源问题。胡蜂毒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和对肿瘤的治疗, 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为国内外首次对该问题的实验研究报告。
1 材料和方法
1. 1 胡蜂毒: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供的陆马蜂( polistes rothneyi grahami )冷干蜂毒。
1. 2 昆明鼠: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8一20g/只, 雌性。
1. 3 S180小鼠肉瘤(腹水型)细胞株,沈阳药科大学提供。
1. 4 胡蜂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动物实验:
a. lmg/ml胡蜂毒组:取腹腔已接种S180肿瘤细胞株(腹水型)昆明鼠的新鲜腹水lml,加胡蜂毒素lmg。于37℃、5% CO2 培养箱中温育30分钟后, 立即无菌生理盐水洗三次。2000转/分 离心20分钟。细胞沉渣加RPMl1640培养液, 恢复原体积。每只昆明鼠腹腔接种0. 2ml (1×105)。 观察腹水产生情况及死亡日期。
b. 0. 5mg/ml胡蜂素组:方法同a, 但胡蜂毒剂量为每ml S180腹水原液加0.5mg胡蜂毒。
c. 0. 1lmg/ml胡蜂毒组:方法同a,胡蜂毒剂量为每ml S180腹水原液加0. 0lmg胡蜂毒。
1. 5 胡蜂毒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昆明鼠接种0. 2ml (1×105) S180新鲜腹水原液。24小时后, 昆明鼠腹腔注射0.5ml生理盐水稀释的胡蜂毒素0.03mg/只, 隔日一次, 共五次。第五次注射, 因鼠体重增加, 剂量增至每只鼠0.06mg。
1. 6 对照组:每只昆明鼠腹腔接种S180腹水原液0. 2ml (1×105)。
2 结果
2. 1 胡蜂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2. 1. 1 1mg/ml胡蜂毒组:终浓度lmg/ml的胡蜂毒与含活瘤细胞的新鲜S180腹水原液混合。37℃温育30分钟后, 经三次生理盐水洗涤, 去除剩余胡蜂毒。细胞沉渣用生理盐水恢复原体积。每只昆明鼠腹腔注射0. 2ml (1×105)。注射后当时小鼠不活跃, 半小时后恢复正常。连续观察腹水产生情况。绝大部分实验鼠腹部未见增大, 长期 (60天以上)生存( 8/10) ;仅2只鼠(2/10) 腹部稍有增大, 二者同时于接种33天后死亡。较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 (18.5天)延长近一倍, t检验P< 0. 01差异非常显著。
2. 1. 2 0. 5mg/ml胡蜂毒组: 方法同上。每mlS180新鲜腹水加0. 5mg胡蜂毒。37℃温育30分钟后生理盐水洗三次。细胞沉渣用生理盐水恢复原体积。每只鼠腹腔接种0. 2ml (1×105)。注后小鼠欠活跃,半小时内很快恢复正常活动。实验组鼠腹水增加较对照组显著缓慢, 生存期显著延长(平均生存期为26. 5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 0. 01) 。
表1 胡蜂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组别 动物数 生存天数(ⅹ士SD) t检验 P
1mg/ml胡蜂毒组 l0 54.6士11. 38 9. 8904 < 0• 01
0.5mg/ml胡蜂毒组 l0 26. 5士7. 82 3. 1433 < 0• 01
0. 01mg/ml胡蜂毒组 l0 25. 8士4. 04 8. 5983 < 0• 01
对照组 l0 18. 5士1. 9
注:
1. 肿瘤细胞为小鼠S180肉瘤(腹水型 ) 细胞株
2. 长期生存鼠之生存期以60天为标准统计
2.1 3 0.01mg/ml胡蜂毒组: 该组为极小剂量胡蜂毒组,方法同2. 1. 1组, 但胡蜂毒剂量为0.01mg/ml,该浓度胡蜂处理的S180细胞0. 2ml (1×105) , 接种昆明鼠腹腔后, 无任何腹膜刺激症状, 小鼠活动正常。腹水增加较对照组显著缓慢,生存期明显延长, 为25. 8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 0. 0 1) 。
2. 1. 4 对照组: S180新鲜腹水未经胡蜂毒处理。同样温育30分钟, 并经生理盐水洗三次恢复原体积。用此液0. 2ml (1×105 ) 腹腔接种昆明鼠腹水迅速增加, 腹部膨大明显。无一例外, 均于接种后18天左右死于腹水瘤。
2. 2 胡蜂毒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昆明鼠腹腔接种0. 2ml l(1×105)新鲜小鼠肉瘤S180 (腹水型) 腹水后24小时, 开始腹腔注射.0. 03mg/只 胡蜂毒 ( 最后一次增至0. 06mg /只) 共五次。每次注射蜂毒后, 小鼠当时欠活跃, 迅即恢复正常。大部分实验鼠有腹水产生, 但有两只实验鼠腹水消失, 长期存活 (观察60天以上) 。在该S180瘤株, 大量多次对照实验中, 从未发现过荷瘤鼠自然长期存活的事例, 小鼠全部都死于腹水瘤。因此该两只长期存活的实验例, 对说明胡蜂毒的治疗作用, 是有意义的。
表2 胡蜂毒对S180荷瘤鼠的治疗作用
组别 动物数 长期存活数 生存天数
实验组 30 2 18. 27士14. 5
对照组 30 0 16. 5士4. 3
注: 该S180小鼠肉瘤(腹水型) 细胞株, 经多次大量对照实验, 从未发现长期存活例, 全部都死于腹水瘤。
3 讨论
3. 1 胡蜂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已知胡蜂毒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本实验进一步证实:经胡蜂毒处理半小时的S180瘤细胞, 洗去残存胡蜂毒后, 每ml终浓度lmg胡蜂毒组, 80%实验鼠未长腹水, 长期生存。说明瘤细胞失去了致瘤性, 致使实验鼠可以长期生存。其它不同浓度胡蜂毒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生存期差异也都非常显著(P <0. 01) ; 而且很小量的胡蜂毒, 作用时间很短( 30分钟) 即有效, 说明胡蜂毒确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作用, 同时可能有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作用。
3. 2 胡蜂毒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本组实验荷瘤鼠经胡蜂毒5次治疗后,有两只鼠腹水消失、长期生存;而对照组多次较大样本实验, 从未发现长期生存例,说明此治疗生存例是有意义的。实验结果提示:胡蜂毒具有治疗肿瘤的可喜苗头。
3. 3 胡蜂毒对腹膜有轻度刺激作用
表现在小鼠腹腔注射后,少动不活跃, 半小时后恢复正常。为解决此问题, 我们曾经做过以本项实验胡蜂毒剂量的三倍剂量, 同时每只鼠加2%利多卡因0. 005ml , 给小鼠腹腔注射。结果注后小鼠无腹膜刺激症状, 小鼠活动正常。说明胡蜂毒对小鼠腹膜的刺激症状, 可以用利多卡因消除。
总之, 本项实验提示:胡蜂毒是一种很有希望的中药新抗癌药。
参考文献
1 李铁生 编著 中国胡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 88-94
2 (略)
3 (略)
实用肿瘤学杂志 1997年第11卷第4期
辽宁省肿瘤研究所 张启明 李铁生 孙铁民 梁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