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性狼疮属于结缔组织疾病,因其有自身免疫现象,故又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分为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皮疹,多为慢性,局限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15-40岁的女性,除皮肤损害外,尚有全身症状及多脏器损害。
一、盘状红斑性狼疮
特点:在光照部位出现盘状红斑,中央略有萎缩,附有粘着性鳞屑。
(一)诊断要点
1、皮疹主要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光照部位)好发于面部,特别是鼻梁和两侧颊部等处,其次为下口唇、前额、外耳、手背、头皮等处。
2、皮疹初起多为小片的红色斑疹,逐渐扩大,边缘清楚而微隆起,中心萎缩微凹,呈盘状损害,皮疹边缘一般鲜红而中心较淡,常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表面附有灰黄色粘着性鳞屑。皮疹多为不定形或类圆形,典型者发生于两颊或鼻梁,呈蝶形分布,也有少数病人皮疹表现为水肿性红斑,鳞屑少或无,不萎缩,边缘不太清楚。
3、约20%-30%病人有粘膜损害,常见于口唇(尤其是下唇)粘膜,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红斑或紫斑,表面有灰褐色鳞屑,并可形成糜烂及溃疡,以后出现萎缩。
4、自觉症状轻微,可觉有微痒或灼热感,一般无全身症状。
5、病程缓慢,夏季太阳暴晒或过劳病情可加重,约8%的患者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辩证分析
盘状红斑性狼疮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损,虚火上炎,兼以腠理不密,日光暴晒,而致热毒内侵,燔灼营血,故或表现为血热,或表现为阴虚、日久则气血失和、气滞血瘀。临床应根据辩证,分别采用清热凉血、滋阴补肾和活血化瘀理气的方法治疗。
(三)辩证论治
血热型
证见:疾病初起时,斑疹色鲜红,灼热,逐渐增多扩大,常伴有心烦、口渴、舌苔红,脉弦数。
治法:清热凉血。 先期治疗应以刮痧、拔罐、刺络放血为佳,以清泄热毒。
刺络刮痧部位:
第一组:背部督脉线,双侧膀胱经线。
第二组:三关、元腑、天河水线。
第三组:十二井穴或十宣点刺放血。
3组轮换操作每日或隔日一次,并配食蜂王浆30g/次,每日3次含服;每日2次服蜂胶液,每次3ml。
方药:
主方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千金药方》)加减。处方:水牛角30g(先煎),生地黄30g,鱼腥草30g,赤芍12g,牡丹皮12g,紫草15g,茜根15g,水煎服,每日一剂。
待病情有所缓解后,可予以蜂针治疗。
蜂针穴位:特效穴:百虫窝;
功效:疏风热、通经络。
主穴:心俞、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
配穴:脾俞、阴陵泉。
阴虚型
证见:病程持久,皮疹色红不退,常伴有月经不调、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
1、 刮痧部位:
背部督脉、双侧膀胱经线。
2、蜂针穴位
主穴:肾俞、太溪、关元、气海、志室、带脉、三阴交;配穴:内关、阴郄;
操作要领:主穴均用补法,配穴均用泻法,配穴限于阴虚火旺者用。
方药:
(1)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6-9g,每日2次;
(2)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6-9g,每日2次;
配食:蜂王浆每日3次,每次30g含化。
血瘀型
证见:皮疹暗红或暗紫,日久不退,或伴有月经瘀块或闭经,舌质暗红,或舌尖边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
1、配食:蜂王浆每日3次,每次30g含服,日服蜂胶3ml加茶花粉20g配合混服。
2、刺络放血疗法:针刺十宣或十二井穴。
蜂针穴位:主穴:心俞、膈俞、三阴交、血海;配穴:风府、百会、风池、太阳、合谷、内关、郄门、归来、中极。
操作要领:以上诸穴针用泻法,可配合艾条针灸,太阳,尺泽用采血针刺破,加罐排出淤血。
方药:主方桃红四物汤(吴谦《医宗金鉴》)加减;
处方:桃仁9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18g、赤芍12g、紫胡12g、香附12g、川芎6g、丹参15g、益母草30g,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所有斑块均可外擦蜂王浆。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是一种侵犯多系统的全身性疾患,除皮肤损害外,常有关节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可累及肾、心、肺、脑、血液等器官组织。
(一)诊断要点
1、多见于15-40岁的女性
2、皮疹的特征:
<1>、约80%的患者有皮疹,但有少数患者在整个病程中没有皮疹表现,应予注意。
<2>、皮疹多发于面颊和鼻梁,其次为头皮、前额、外耳、指(趾)末端,甲廓及上肢伸侧等处,主要表现为鲜红或紫红色的斑疹,边界清楚或不清楚,皮疹常广泛,对称分布。此外,皮疹有的尚可表现为丘疹、风团、水疱、血疤、结节、瘀斑及网状青斑,多形性红斑等。
<3>、常有雷诺氏现象(表现为指、趾皮肤呈陈发性发白、青紫后,继之以潮红,以及狼疮性脱发。
<4>、常见在上口唇皮肤部位及下口唇唇红部位出现红斑、脱屑,有的伴有轻度萎缩。
<5>、口腔、鼻腔、咽部或外阴部粘膜可见红肿,糜烂或浅溃疡,少数患者表现为典型的盘状红斑性狼疮的皮疹。
3、约90%患者伴有发热,发作时,多有高热或弛张热,也可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或低热。
4、约90%患者有关节疼痛,且常为首发症状,表现类似痹症(风湿性关节炎);其疼痛为游走性或固定性,多见于手指小关节及腕、肘、膝、肩、髋等关节,有的关节肿胀,甚至可致关节萎缩或僵硬。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疼痛。
5、肾损害:发生率在50%-80%,表现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及血尿,下肢浮肿,甚至腹水,全身浮肿,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出现尿毒症,肾功能衰竭。
6、心损害:发生率在30%-80%,主要病变为心包炎,心肌炎或心内膜炎。轻者症状不明显,较重者可出现心悸、心前区不适、气促、严重者可出现致心率衰竭。
7、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肺炎和干性或渗出性胸膜炎。出现咳嗽、多痰、呼吸困难、发绀、胸痛等症状。
8、消化系统损害:常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血等,约30%的患者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
9、精神及神经症状:表现为失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幻觉、幻听、妄想、哭笑无常和强迫观念,甚则痴呆及谵妄等,有的还可发生疼痛样抽搐、偏瘫、截瘫及周围神经麻痹等。
10、其他症状:半数以上的患者出现贫血,约50%患者有局部或全身淋巴肿大,一般无压痛,质较软。20%-30%患者有眼底病变,主要为视网膜病变。此外,常可见月经紊乱或闭经等。
(二)辩证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而成。因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不足则虚火上炎;兼因腠理不密,日光暴晒而致热毒内侵;两热相搏,燔灼营血,外则热损血络,血溢成斑,内则损及脏腑。本病在急性发作期,常表现为热毒炽盛或气血两燔,而当邪热渐退,则表现为热毒阴虚火旺,肝肾不足的证候,病久气血耗伤,而表现为气阴两虚之证;或因肝气郁结,气血凝滞,而表现为肝郁血瘀;后期每因阴损及阳,累及于脾,以致脾肾阳虚。在整个病程中,热毒炽盛之证候可以相继或反复出现,甚或热毒内陷,热盛动风等。病情常虚实互见,变化复杂,临床宜根据辩证,分别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养阴清热,益气养阴、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和温补脾肾等方法。
(三)辩证论治
热毒炽盛型
证见:水肿性鲜红斑或紫红斑,可见瘀点、瘀斑或血疱,伴有高热、全身乏力、关节疼痛、烦躁、口渴喜饮,或见口舌糜烂,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质红、红降或紫黯,苔黄腻或黄干。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
先期治疗:
针泻十二井穴,(针点刺十二井穴放血2-5滴)或十宣点刺放血。
背部督脉线,双侧膀胱经线、三关、六脉、天河水线重刮以倾泻热毒,并配食蜂王浆每日3次,每次30g。
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蜂针治疗。
主穴:劳宫、间使、复溜、尺泽、大推、委中、膈俞、血海、三阴交、曲池、合谷。
配穴:内关、通里、外关、曲池、鱼际、太冲、阴陵泉、中极、肾俞、膀胱俞、合谷。
方药:
主方:犀角地黄汤(孙思邈《千金要方》)加减;
处方:水牛角30-60g(先煎)生地黄30g,鱼腥草30g,赤芍12g,牡丹皮12g,紫草、茜根、青蒿、玄参、防己各15g,水煎服,日服1-2剂。
关节疼痛明显者,加秦艽12g,威灵仙15g,兼气分热盛者,加生石膏30-60g(先煎),知母、黄苓各12克,黄连9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g(后下),积石12g,热盛动风惊厥者,加羚羊角2-4克(磨汁或锉末冲服),钩藤15g。
阴虚火旺型
证见:皮疹主要为面部红斑或颧红,伴有低热不退、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头发稀疏脱落、关节痛、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失眠多梦、大便干、小便黄,舌苔红,少苔。
治法:养阴清热
刮痧部位:先督脉线,次膀胱经线、三关、之腑、天河水线,并配以拔罐。
蜂针穴位:主穴:照海、太溪、三阴交、肾俞、然谷、间使、后溪、命门;配穴:大推、陶道、阴郄、复溜、神门、通里。
操作要领:太溪、肾俞、命门、针用补法,施针同时加艾条温灸,其余穴位针用轻泻法。
配食蜂王浆每日3次,每次30g,患处局部可擦抹蜂王浆,每日数次,以促使斑疹愈合。
方药: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
知柏地黄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
气阴两虚型
证见:红斑色淡,或隐隐可见;伴有面色眺白,时有低热、心悸、气促、精神萎靡、全身乏力、关节酸痛、纳呆、失眠、或见自汗、盗汗、口干不欲饮、质淡红、苔薄白。
治法:益气养阴
刮痧部位:督脉线,双侧膀胱经线。
蜂针穴位:主穴:肾俞、太溪、肝俞、三阴交、气海;配穴:向使、大推、阴郄、后溪、足三里、中脘。
操作要领:肾俞、太溪、气海、足三里针用补法,其余用泻法。
肾俞、太溪、气海、足三里、中脘针施之时宜加艾条温灸。
配食蜂王浆20g,花粉5g,每日3次。
肝郁血瘀型
证见:皮疹色黯红,或见瘀斑、瘀点,伴有倦怠乏力、胃纳欠佳,腹胀暖气,胁肋疼痛、头晕、失眠、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紫黯或舌尖边有瘀斑、瘀点。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火疗散瘀法:
部位:前胸、腹部、背部
蜂针穴位:主穴:肝俞、期门、太冲、内关、足三里、心俞、膈俞、三阴交、血海;配穴:风府、百会、风池、太阳、合谷、归来、中级。
配食:蜂王浆每次20g,每日3次
蜂胶液2ml每次,3次/日。
方药:主方单栀逍遥散(薛己《内科摘要》)加减
处方:紫胡12g,赤芍12g,白术12g,栀子9g,牡丹皮9g,茯苓15g,丹参15g,郁金15g,益母草15-30g,生甘草6g,水煎服日一剂。
脾肾阳虚型
证见:皮疹色淡红或黯紫,或无明显皮疹,伴有精神萎靡不振,低热或无发热,形寒怕冷,面色晄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关节酸痛,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自汗、头发稀疏枯燥,下肢或全身浮肿、腹胀、动则气促,不思饮食;或伴有恶心、呕吐、或面如满月,颈项肥粗,大便溏薄,舌质淡、舌体胖、舌边有齿印、苔薄白。
治法:温补脾肾
火疗部位:先做前胸及腹部,后做背部。
蜂针穴位:主穴:脾俞、气海、肾俞、命门、足三里、三阴交、关元;配穴:神阙、天枢、阴陵泉、水分
操作要领:以上诸穴宜用补法,蜂针同时加艾条温灸,神阙穴加盐用隔姜片灸。
配食:蜂四宝,每日3次,每次50g。
方药:主方肾气丸(张仲景《全医要略》)合四君子汤 (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处方:党参、黄芪各30g、白术15g、茯苓15g、山药15g、泽泻15g、熟地黄18g、山萸12g、制附子9g、肉桂3g(煽)水煎服,每日1剂。
肿胀较甚,尿少或尿闭者,加猪苓15g、车前子15g,病情较严重者,党参改用高丽参9-12g(另炖和药服)。
全匮肾气丸,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适用于病情较稳定者。
说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可发生多系统、多器官、病情较复杂、变化多端。临床表现为活动(急性、亚急性)与缓解交替进行,严重者及治疗不当者往往可导致死亡,对本病的治疗,一般宜采用中西结合综合治措施。
蜂王浆是治疗该病的必要物品,不可随意停止服用。
河南驻马店 宋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