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蜂疗交流

蜂毒的采集(2010年02月05日 18:11 《科技苑》)

时间:2010-10-13   来源:本站   访问量:198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蜂毒。这蜂毒可厉害呀,蜇一下得疼几天呢,就说拍咱这个节目吧,您瞧瞧,我们摄像同志的手指头都给蜇肿了。

 

  这蜂毒在医学上又是个好东西,能治好多种病,价格也挺贵。不过,咱们今天要说的既不是蜂毒的厉害,也不是蜂毒的疗效,而是一种采集蜂毒的方法。

  (采访)缪晓青:这密密麻麻的都是蜂毒,刚开始它是液态状的,像水珠一样,过半天以后它会形成固态的颗粒状的那个固体的蜂毒。 这是福建农林大学的蜜蜂专家缪晓青设计的采毒装置,看起来好像挺简单的,可是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取毒方式。

  (采访)养殖户林钟雄:以前我们采蜂毒就是把那个蜜蜂,把蜜蜂搞死,活活的给它灭死了以后拿去太阳里面晒,晒干了以后把蜜蜂的尾部剪下来。 工蜂的身上有两个腺体,一个酸性腺,一个是碱性腺,酸性腺分泌的毒液储存在腹部的毒囊里,当工蜂发起攻击的时候,就把这个毒囊储存的液体排出去了,当排到蛰针的时候,蛰针肌部的碱性腺,也排出液体,这两种液体同时排出就是蜂毒。 传统的取毒法,要先把蜜蜂一只一只地捉住、弄死、晒干,把毒囊连同蜜蜂的腹部、尾部整个地剪下来。

  (采访)缪晓青:然后再磨成粉,用这种含有蜂毒的这种连着蜜蜂的身体的一个部分,磨成粉来做药。 所以,用这种方法取毒,最大的缺点就是必须要杀死蜜蜂。一只蜜蜂所含的蜂毒只有0.1-0.3毫克,也就是说,要杀死2到3万只蜜蜂,才能取得一克的蜂毒。损失那么多蜜蜂,获得的效益却很有限。因为这样取得的蜂毒,是和蜜蜂的腹部尾部混合在一起的,纯度并不高。

  (采访)缪晓青:采下来毒如果纯度低,你再经过加工,活性就损失太厉害,损失太厉害你做药的那个价值就低了。 蜂农们心里都有一本帐,这2、3万只蜜蜂,相当于一箱蜂,它们在一个采蜜旺季,可以生产出价值1000-2000元的蜂蜜、王浆等蜂产品,而如果把这些蜜蜂杀死来取蜂毒,获得的蜂毒只能卖100元左右,很不划算。而且,这捉蜂、杀蜂都是危险的工作,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蜜蜂蜇到,那就更加得不偿失了。所以,虽然知道蜜蜂可以取毒赚钱,大多数蜂农却都不愿意做。

  (采访)缪晓青:蜂毒这么巨大的资源就一直没被开发利用,也就是这个主要的瓶颈。 要取蜂毒,就必须杀死蜜蜂,长期以来,这成了蜜蜂采毒的瓶颈,很多业内专家都在寻求解决之道。福建农林大学的蜜蜂专家缪晓青,就是其中的一个。

  (采访)缪晓青:我就想如何既能取到蜜蜂的毒,又不会让蜜蜂牺牲生命。 如何实现蜜蜂活体取毒呢?缪晓青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了解到,和蜂毒同样珍贵的蛇毒和蝎毒,都可以实现活体取毒。毒蛇的上颌长着一对毒牙,牙根连着一个装有毒液的毒囊,只要用手轻握蛇颈部,迫使毒蛇张口咬住烧杯口,手指在蛇的毒囊部位轻轻挤压,就可以采到毒液;蝎子的毒腺在尾部,只要用镊子轻轻夹住蝎子尾部,它们就会排出毒来。蛇毒蝎毒都能用压迫法来采到,只要操作得当,动物就不会有生命危险,缪晓青他们决定借鉴这种方法,尝试蜜蜂活体取毒。

  (采访)杨博士:这是我们实验试常用的直接取毒法,就是给蜜蜂一个压迫一个刺激,让它在玻片上排毒。 压迫法,是用镊子压迫蜜蜂腹部的毒囊,蜜蜂受到刺激,尾部会弹出蜇针,然后通过毒囊(肌肉去掉)的收缩,把毒液排出来。

  (采访)缪晓青:这个就是蜜蜂的产卵器特化形成的蜇针,这个尾部这个亮点就是它吐出来的毒液。(显微镜下指着说) 压迫法虽然能让蜜蜂排出毒液,但如果操作时用力过大过猛,蜜蜂腹部的内脏就会被压坏,仍然会导致蜜蜂死亡。后来,缪晓青他们又尝试了另外一种方法。

  (采访)杨博士: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乙醚麻醉法,将乙醚倒入盛有蜜蜂的容器内,使蜜蜂麻醉。 蜜蜂受到麻醉的刺激后,也会排出毒液,等到麻醉时间一过,它们就恢复正常了。麻醉法可以保障蜜蜂的生命安全,可后来缪晓青他们发现,用这种方法取出的蜂毒,纯度却很低。

  (采访)缪晓青:这个方法得到的一个蜂毒纯度非常低,只有1%-2%,甚至更低。 因为蜜蜂被麻醉以后,不但会排出毒液,还会排出蜜囊里的蜂蜜,还有粪便,这些东西会和蜂毒混合在一起,要获得蜂毒,必须通过冲洗等复杂程序,分离的难度大,工作量也很大。

  (主持人)直接取毒法和乙醚麻醉法,虽然都是活体取毒,但是各有不足。缪晓青决定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方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有了另外一个发现。

  (采访)缪晓青:我看过一个美国当时一个报道说蜜蜂一旦触电会发怒,会排毒这个现象。 电刺激也能诱使蜜蜂排出蜂毒,这让本来就喜欢钻研无线电技术的缪晓青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不过,到底多大的电流既能刺激蜜蜂排毒,又不会让它们死掉呢?资料上并没有说。于是,缪晓青自己做了一个电网,试着用不同强度的电流来刺激蜜蜂。

  (采访)缪晓青:我们是采用电子脉冲电流,它对蜜蜂的刺激会使它非常快的发怒排毒。 几次实验下来缪晓青发现,当电压达到40-50伏特的时候,蜜蜂会迅速地发怒并排出蜂毒。可是,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受到电刺激的蜜蜂乱飞乱蜇,排毒之后仍然会死掉。

  (采访)缪晓青:蜜蜂给这一针,蜜蜂也死了。 为什么蜜蜂在蜇刺了人或动物之后会死掉呢?缪晓青通过研究发现,原来问题出在蜇刺物的表面结构上。 原来,人和很多动物的皮肤都密布着细细的纤维,就象一团团相互缠绕的纱线一样,而蜜蜂蜇针的尖端呈弯曲的钩状,当蜇针刺入皮肤,倒勾就会被细纤维牢牢地挂住。这样,蜜蜂想要拔除蜇针逃开,却越拉越紧。

  (采访)缪晓青:蜜蜂它的尾子整个粘着它的那个肠道都一起被扯断了,就等于它整个被(拉)断了,那这样它就会死嘛。 所以,要获得蜂毒又不让蜜蜂送命,就不能让蜜蜂的蜇针被蜇刺物挂住。什么样的蜇刺物能达到这个要求呢?为了选择合适的蜇刺物,缪晓青又做了很多次尝试,最后终于找到了一种合适的蜇刺物,那就是这种很常用的保鲜薄膜,把它们盖住屉框,然后和玻璃板一起放在电网下。

  (采访)缪晓青:这层薄薄的膜,有一点皮肤的弹性特点,让蜇针很容易穿透进去,同时的话,它又不像人体的皮肤那样,有细纤维,它不容易把蜜蜂的蜇针给勾住,那这样蜜蜂的蜇针能够收缩回去。 这种薄膜既光滑又轻薄,这样蜇针刺进去很容易就能拔出来,不会被挂住,蜜蜂的命就保住了。后来缪晓青还发现,这层薄膜不但保住了蜜蜂的命,也让采下的蜂毒纯度更高了。

 (采访)缪晓青:它没有杂质,就那一层薄膜,就是这一层膜把一些杂质给隔到上方去了,那纯净的毒就留在下方。 当蜇刺穿薄膜的时候,蜜蜂身上携带的蜂蜜、花粉等杂质,都被挡在了薄膜上,只有蜇针穿过薄膜,把蜂毒排到了薄膜另一面的玻璃上。

  (采访)缪晓青:屉框的实际距离就是两个毫米,正好跟蜜蜂的蜇针的长度相适应。那蜜蜂蜇针正好能够碰到这个玻璃,排毒在玻璃上。 蜜蜂把蜂毒都排到薄膜下面的玻璃板上,这样一来,蜂毒的纯度自然就提高了。电网、薄膜、玻璃板,缪晓青设计的这套取毒装置结构简单,不过,它该怎么用呢?蜜蜂是喜欢集团作战的昆虫,碰到蛤蟆和蜘蛛等天敌,它们总是群起而攻之。

  (音乐画面)根据蜜蜂的这个特点,只要把采毒器放在蜂箱门口或扣在蜂箱顶上,打开电源,就能顺利采到蜂毒了。

  (采访)缪晓青:只要有一只蜜蜂被电完以后,它排出来毒,毒本身对蜜蜂来讲是一种报警激素,会吸引更多的蜜蜂往上涌。 为了进一步保证蜜蜂的安全,缪晓青给这套装置设计了间歇通电的工作方式。每一次通8~10秒,然后就会停下来,再通电,如此反复循环,工蜂在排毒之后,可以在停电的时候快速逃离电网。这样,既可以采到蜂毒,又不伤害到工蜂。

  (主持人)这蜜蜂的命保住了,也就意味着能够实现多次采毒,同时还能采蜜采粉、生产蜂产品了。所以,这采毒、采蜜两不耽误的采毒器,很快就受到了养蜂户的欢迎。为了让养蜂户能取到更多的蜂毒,缪晓青还进一步完善了采毒的具体操作技术。第一点:温度太低不采毒

  (采访)缪晓青:有的季节,天气比较冷的话,它蜜蜂的活动量也少了,这时候一般不采毒了。 蜜蜂在温度低于15摄氏度的时候,翅膀会开始僵硬,行动也比较迟缓,喜欢窝在蜂巢里不动弹,这个时候,它们排毒的量也很少,甚至根本不排毒,所以在这个时候不是适合采毒。

  (采访)缪晓青:采毒最适合的温度是在二十五度到三十度之间。 南方4-10月份都可以取毒,5-7月份最适宜,北方5-9月可以取毒,6-7最适合。 第二点:阴雨天不采毒 虽然蜜蜂在阴雨天的排毒量并不低,但是这时候采出的毒湿度会比较大,有时候放上好几天都不容易干。蜂毒的挥发性又比较强,如果一直保持在液态不凝固,就很容易挥发掉。所以说,阴雨天采出的蜂毒数量也会比较少。

  (采访)缪晓青:采集率低了,这个时候采毒的话等于一个浪费。 采集蜂毒要选择在晴天,因为这时候蜜蜂排出的毒,一般半天左右就凝结成小颗粒了,采集起来很容易,不会浪费。 第三点:幼蜂弱蜂不采毒 蜜蜂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蜂。幼蜂或弱蜂不适合采毒,这是因为它们的攻击性不强,不容易发怒,也就很少能够排毒,另外通过电网刺激让它们排除了毒液,蜂毒的量也比较少。

  (采访)缪晓青:一般适合采毒的蜂龄一般都是在出房后十五日龄到二十五日龄左右的这种蜂它采毒量比较大。 15~25日龄的成年蜂,活力最旺盛,神经系统最敏感,很容易上电网被刺激发怒,而且它们毒囊里储藏蜂毒也是最多的。尤其是目前人工饲养比较多的意大利蜜蜂的成年蜂,采毒量还要高一些。

  (采访)缪晓青:它的毒囊一般装满毒液,可以装到0.3到0.4毫克的毒液。 所以,在取毒之前,要事先对每箱蜜蜂中适合采毒的蜜蜂数量进行一下判断,如果一箱蜜蜂正赶上大量幼蜂孵化的时候,就要等上10来天,等到大多数幼蜂们发育成成年蜂了再取毒。 第四点:流蜜期不采毒 流蜜期,是蜜源植物分泌花蜜特别多的一段时间,也同时是蜜蜂采蜜的高峰期。这时,蜂巢里的大多数工蜂都会出巢去采蜜,没时间在电网上排毒。 即使有个别的工蜂碰到了电网,也排不出毒来。因为蜜蜂在排毒时要腹部弯曲,屁股一顶,才能把蜇针刺到薄膜上,而流蜜期的蜜蜂喝饱了花蜜,腹部鼓鼓的,很难弯曲,很难完成这个排毒的动作。所以,在流蜜期去采毒,获得的蜂毒往往很少。

  (采访)缪晓青:如果碰到流蜜期的时候,最好避开流蜜期这一段,就是你看蜜蜂出巢非常旺,这个时候你尽量避开。 流蜜期之外的时间,蜂群里一般是小部分工蜂外出寻找花蜜源,大部分会留在蜂箱里担任保卫和护理工作,在这时候采毒,就容易获得比较多的蜂毒。除了避开流蜜期,缪晓青还总结了两个采毒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每次取毒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蜂箱里能上电网的工蜂,基本上都能在这段时间里排出蜂毒。 二是不能连续采毒,如果电刺激过于频繁,蜜蜂就会变得对电流不敏感,不容易发怒排毒了。一般每隔2-3天采一次毒比较合适。 控制好采毒的频率和每次采蜜的时间,可以采集到更多的蜂毒。因为这样能使蜂群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每天都有新的蜜蜂诞生,也就是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采毒对象。

  (采访)缪晓青:正常来讲的话,每天一千多只蜂出现。 这样下来,一年一个蜂箱至少可以采10克左右的毒,按每克200元算,蜂农还可以赚上2000元左右的额外收入。取完毒后,当蜂毒从液体凝结成固体时,就可以刮毒了。

  (采访)缪晓青:在玻璃板上,它这个毒比黄金都贵,刮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慢慢慢慢给它,旁边慢慢给它刮到中间来。 由于蜂毒容易变质挥发,所以取下的蜂毒要用棕色玻璃瓶装好、密封,存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或冰箱内冷藏。科学地掌握了以上的采毒技术,得到了纯度高数量多的蜂毒,缪晓青他们用蜂毒制成等等药品,大力开发、利用蜂毒资源,让蜂毒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之一,如果类似的采毒技术能够得到推广应用,那就能够使养蜂的效益大大增加。最后还要提醒养蜂的朋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蜜蜂种类,在采毒技术上还是有差异的,在应用之前,一定要跟养蜂专家详细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