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和蜜蜂的故事(四川崇州市羊马镇泗安村 杨茂)
时间:2015-06-24 来源:本站 访问量:578
我的祖父于1949年英年早逝,作为一个在当地有着传奇色彩的乡绅、土豪,他留下了一些让父亲和本地老人至今仍难以忘怀的故事。父亲曾向我讲过这么一件和蜜蜂有关的故事:
那是在父亲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家中忽然飞来一群蜜蜂,祖父大喜,将蜜蜂收入蜂箱之后,祖父便广发请帖,大摆筵席,家中狂欢了三天。在祖父心中,有蜜蜂飞入自己家中,实在是一件非常吉利的事。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对自然的原始崇拜。我们的祖先对大自然的敬畏在今天的人看来,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但正是这种敬畏,才使得生命得以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父亲后来也饲喂过中蜂,大约是在1958年,父亲开始饲喂西蜂,从此走上了一条职业养蜂的道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的父亲杨永忠,于2014年4月仙逝,享年80岁。
那个时代养蜂条件的艰苦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物质生活条件的艰苦自不必说,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没有设备,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养蜂人,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他们的许多经验都是在无数的失败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什么地方有什么蜜源,谁也不知道,全靠他们自己探索。最早发现蜂螨该用什么药,什么剂量,第一代养蜂人都付出过血的教训。我的家里现在还留有父亲手工制作的王笼和脱粉器,那是在很早的时候,只是听说好像有这样的东西,可谁也没见过,父亲便自己琢磨,手工制作,而其形状和功能竟然和今天所用的王笼和脱粉器大致相似。家中还有一本《华西养蜂》,扉页上写的是因为父亲在蜜蜂的冬季繁殖的研究中做出的贡献而奖励给他的,但父亲从来没有在任何人面前提起过他曾获得过的任何的荣誉。他常说让他引以为豪的是在他一辈子的养蜂生涯中,从来没有卖过一两假蜜。那时候,任何一个收售蜂蜜的只要认识父亲,对他的蜂蜜都是免检,直接上秤拉走。他认为这才是对他最大的褒奖。我的母亲一直跟随父亲养殖蜜蜂,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我曾见过一张县里发给她的三八红旗手的奖状,但她从来也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这不正是蜜蜂的精神吗:默默付出,不求名利。
父亲曾在上世纪80年代从蜜蜂转运车上摔下来而瘫痪,后来又顽强的站了起来。再后来又瘫痪了两次也都又站了起来。但在2007年我们采枇杷蜜的时候不小心摔断了腿,才不得不告别蜂场。那一年,74岁。在家中坐着轮椅,他也伺喂了几群蜜蜂,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生前的遗愿是将其遗体捐献,因农村的传统习俗,我只捐献了他的眼角膜(眼角膜捐献一般用七十岁以上年纪的,但因为需要的人多而捐献的人少而不得不放宽条件)。也许,父亲的一生就是蜜蜂的一生。
1996年,我高中毕业,从此开始跟随父亲转场养蜂。后来蜂场又多了我的妻子。这个行业让我哭过,笑过,累过,我曾烦它,恨它,却又如此爱它。2012年,我因车祸身上多处骨折,险些丧命。也是在这一年,我的诗集《我是牧蜂人》出版。尽管只是本自费书,尽管没有鲜花掌声,但就像自己的孩子,任别人怎么说,我自爱着。2014年,我的专利“搭扣式蜂箱捆绑器”上市,我相信,它将以一种简单的方式代替传统蜂箱的包装固定方式。
我儿子今年7岁,我曾问他:你长大了干什么呀?他用很自然很随意的口吻反问我说:你不是有一车蜜蜂吗?我不禁莞尔。孩子,你的未来我作不了主,你也未必就会信守诺言继续饲养蜜蜂,但是,未来在你们手中,因为你们,它总是光明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
(3-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