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蜂疗保健技术

腱鞘囊肿、腱鞘炎(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筋结

时间:2010-07-23   来源:本站   访问量:545
  病因: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黏液性变性,或与外伤、局部慢性劳损有关。腱鞘炎主要症状为腕部疼痛,甚至放射到手前部,拇指运动无力,尤以握拳时为甚。挠骨茎突部有显著压痛,常可触及豆状大小肿块,间或有摩擦时弹响,但局部并不红肿。本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经常过度使用腕部易患本病。

  腱鞘囊肿也是腱鞘疾患,是指在关节或肌腱附近发生的囊肿,可为单房的或多房的,多附在关节囊上或腱鞘内,腔内贮胶状粘液。囊肿外形光滑,触及呈饱涨感,有波动。

  腱鞘病用蜂蜇有效,以局部取穴为主,压痛点取穴或囊肿表面取穴。另配阳溪、列缺、合谷、曲池、腕骨等穴。每日1次,每次用蜂5~6只。

  《蜂产品》蜂王浆、每日早晚空腹服,每次10g;成熟蜜,每日早晚服用50-100。

  【蜂疗保健资料汇集】

  1-1-61蜂蜇疗法治疗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15例(具体方法、取穴、用蜂…)
  1-1-63蜂针治疗腱鞘炎4例(治疗方法、典型病例1、讨论…)
  1-4-71亲身体验蜂疗的功效
  2-05-533腱鞘囊肿的蜂针治疗(典型病例3)
  3-06-929蜂刺能治腱鞘囊肿(典型病例1、治疗方法)
  9-400蜂毒治疗腕及手指狭窄性腱鞘炎,一般经5~7次治疗后,症状基本消除,疼痛消失,腕、指关节活动自如,结节消失而痊愈。
  17-53蜂针治疗腱鞘囊肿


附资料1:腱鞘囊肿的蜂针治疗

  腱鞘囊肿是一种机体常见的、发生在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一种良性肿块,其为单房性,也可为多房性。多发生于关节的肌腱滑动处,发病原因尚不明。

  一、病因病机

  目前主要认为与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黏液性变性,或与外伤、局部慢性劳损有关。囊肿壁的外层是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为白色光滑的滑膜覆盖,囊腔内充满蛋清样稠密或稀薄的胶冻状黏液。有人认为,腱鞘囊肿是手和足部的关节或腱鞘内滑液增多后发生的囊性疝出,或囊肿的形成与关节或腱鞘内压力增大有关。有时囊腔可与腱鞘或关节腔相通,也有的囊腔呈封闭状态,囊肿根部与腱鞘或关节囊紧密粘连。

  中医俗称为“筋结节”、“筋团”。最常发生在腕关节背部,掌屈或背屈时明显,古称“腕筋瘤”。中医认为此病外冈多由于外伤筋膜,邪气所居,慢性劳损所致;内因为气滞血凝,经络痹阻,聚结成核。内于局部郁滞运化不畅,气血、水液凝聚于骨节经络而成。

  二、临床表现

  主要为腕背部、腕掌部或足背部出现豌豆至拇指头大小的半球状肿块,一般不超过2cm,表面光滑饱满,与皮肤无粘连,触之坚硬,有弹性,可有囊性感,基底固定,压之有酸胀或痛感。本病最常发生于腕部背侧,其次是腕部掌面的桡侧,亦可发生于手掌、手指和足背部,少数发生于膝及肘关节附近;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大多逐渐发生或偶尔发现,生长缓慢,很少有疼痛或不适。极少数病例,囊肿可自行吸收,但时间长,而且可复发。x线摄片示骨关节无改变。

  三、鉴别诊断

  a.神经鞘瘤:包块位于神经干上,左右移动、按压有放射痛。

  b.脂肪瘤:皮肤各处可见,无痛性包块、质软、不固定、穿刺无液体。

  四、蜂针治疗

  蜂针可有行气活血、疏经通络、化结消肿的功效,治疗此病效果良好。常用取穴为阿是穴(病灶处)、周围穴。治法是先常规消毒阿是穴,如囊肿较小,直接蜂针直刺囊肿正中l针。囊肿较大者,可用蜂针围刺加正中直刺。蜂针取针后,待蜂刺引起的肿胀消退时,可在局部作加压包扎,每日1次。具体做法是用光滑小竹片(约20 mm×1 5 mm)或用一元硬币,用消毒后的纱布裹住竹片或硬币,再紧贴囊肿壁上,用绷带扎紧(不可太紧,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嘱患者勿沾生水及不可过度用腕力,3天后取下绷带及硬片。也可用其他方法配合治疗,如用以下方法。

  a.压碎法加用治疗(单纯压碎法易复发)。用拇指突然用力挤压囊壁,使其破碎,囊内液体流于皮下,逐渐被吸收。浅表囊肿可用外力(硬皮书)压破、击破、挤破或用针刺破囊壁,待其自行吸收,合用蜂针可治愈。

  b.艾卷灸合用。可用艾条点燃,做回旋灸或雀啄灸15 min,或灸至皮肤红色而止。一般越热越好,但要避免烫伤。

  c.配合局部按摩疗法。用手按揉局部法治疗。

  d.用注射器抽囊液。囊肿较大者,可用注射针将囊肿中胶冻液抽出,用双手拇指从囊肿周围向中心挤压,务使囊内的胶性黏液(呈透明糊状物)从针孔中全部排出。用注射器先吸尽囊内容物再用蜂针直刺。

  e.用三棱针加刺排液。如囊肿部位大,用注射针抽液时间久,黏液未能排净,针孔被阻塞的,可用消毒三棱针在原针孔处再刺入,要掌握好深度,并在囊内轻轻拨动数下,直至黏液排净。

  f.加用火针治疗。配合用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拇、食指挤住囊肿,将内容物推至一边,避开血管,使囊肿突起。将烧红之针具,对准囊肿迅速刺人,快速取出,针人深度2~5分,根据囊肿大小可刺2~3针。然后,两手持干棉球在针孔周围挤压,放出胶状液体,挤压干净,用酒精棉球拭干消毒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包扎局部,3日内不沾水,4日后取下敷料。

  五、典型病例

  病例1:赖某,女,39岁,教师。右腕背侧包块1年,无疼痛及其他不适。右腕掌屈时可见一包块,约1 cm×l cm,质硬,轻压痛,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初步诊断:右腕腱鞘囊肿。用蜂针对准囊肿正中皮肤,一只蜂针直刺,留针5 min,一次而愈,数年未见复发。

  病例2:吴某,女,32岁,干部。患者于3年前右手腕背部患一椭圆形囊肿,起初如豌豆大,渐如橄榄大,曾多次压挤治疗,当时好转,过后又复发,并有增大趋势,伸腕活动受阻。经外科检查,需要手术治疗,因患者怕做手术,前来治疗。查:右腕背横纹中央见一个直径约2.3 cm的隆起肿块,囊肿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可以滑动,有硬韧感,压之酸痛,手腕屈伸活动时疼痛。诊断腱鞘囊肿。经蜂针治疗初期一,一针蜂针直刺,加用电针围刺,每周一次,4次后用周围加至蜂针3~4针,中心一针,嘱患者自用钱币裹扎,持续治疗2个月,囊肿消失,腕活动自如。观察1年未见复发。

  病例3:单某,女,62岁,家务。双(月+国)窝处肿胀疼痛有隆起,肿块约3 cm×4 cm,按之质较硬如橡皮样,与皮肤无粘连,边界清楚,按之痛胀感明显。曲膝时肿块不明显,直膝时肿块如鸡蛋大,屈膝不利,行走受限。,诊断为“筋瘤”(腱鞘囊肿)。曾因关节痛接受过蜂针治疗。此次用蜂刺直刺阿是穴及周围穴,并加用委中、委阳穴,配合膝眼、阳陵泉、足三里等穴,每次约用蜂l O只。每周针3次。蜂针治疗20天后,肿块变软,45天后,肿块消失,行走自如。

  六、体会

  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很多,疗效各异。蜂针是较好的方法之一,能促使患部血管、淋巴管充分扩张,患部微循环改善,并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指数,有利于消除囊肿内变性凝聚物质,使囊肿缩小或消失,达到治疗目的。

  理想的操作方法是刺穿囊肿,在破坏囊壁的情况下进行蜂针,蜂针后要适当包扎加压,但蜂针初期有肿胀,肿胀时不宜加压。加压可以加速囊肿的尽快吸收,修复,这样效果较为快捷和明显。较大的腱鞘囊肿难以一次治愈,往往要经过多次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赖秀丽  李万瑶  2-05-5

蜂疗蜡疗名家更多 >>
寻医问药更多 >>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