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腺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一、自疗要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分。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体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柯拉夫丘克报道,用蜂胶酊作滴剂来清洗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经治疗26例中有22例停止了流脓。在保加利亚的索非亚第一医院,波普尼柯洛夫等在1966年至1968年间用蜂胶酊治疗了4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其中多数病人脓性分泌物中可分离出对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性的链球菌及葡萄球菌。耳镜检查33例可见其鼓膜前、后或下方等不同地方有小穿孔,其中7例穿孔相当严重,穿孔处还继续流着脓液。所有患者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听力减弱。治疗结果:32例脓性分泌物中止,听力改善;其余8例由于患者疏忽不恪守用药制度或因其身体状况太差未能治愈,但其脓性分泌物显著减少;对于25例治疗后的患者随访1-3年,未见1例复发,疗效巩固。治疗中病人耐受性良好,治疗后亦未见并发症。
卡琴伊(Kachnyi,1974)报道,蜂胶不仅可以治疗慢性中耳炎,而且还可以治疗急性中耳炎,他采用把浸透蜂胶酊的纱布条塞入病耳的简便方法治疗103例急性中耳炎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治愈时间比用常规疗法所用的硼酸、呋喃西林或其它乙醇合剂要短2-3天。普里塞奇(Prisich,1975)报道用蜂胶酊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38例,发现蜂胶能在用药2~3次后消除臭味,比其它常规疗法在此方面有独到之处。
实践证明,用蜂胶治疗外耳道急性炎症、耳廓和外耳道湿疹、皮炎,根治手术后遗症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