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继续聊一聊中药贯众。
贯众属于苦寒之品,不单这味药你要知道,还有其他一系列的苦寒之药都要把握住共同的规律,脾胃虚寒者少用或慎用,即使是寒热不调,你用时也要配上一些温中的,去调升降。
就像我们黄连配干姜一样,像这种药对的知识,我们以后再进一步跟大家讲。
而贯众还有杀虫的功用,但它只是作用于局部虫体。我们前面跟大家讲过,治虫要治环境,想要根除虫患,就得治湿热。
湿生虫!没有湿热环境就没有虫患。不见垃圾堆,哪有蚊虫满天飞。所以不会治虫的,用一大堆杀虫除虫药,会治虫的基本上很少用杀虫的药。因为中医不是对抗疗法,它是改变一种身体环境,虫子不适合生存了,它就举家搬迁了。
污水塘才适合繁衍蚊虫,你如果塘水清稀,自然蚊虫减少,这叫作水至清则无迫。
学过生物学的知道,河流海水过度营养化,导致藻类植物大量生长,水中缺氧,水质变坏,细菌病毒便会到处滋生。你如果去给水打药,去不断地捞那些藻类之物,估计你治理的速度还跟不上它们繁衍污染的速度。所以真正治根,还是要治源头。
污染水没经过处理,大量的污浊纷纷泻入江河。江河的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你想到支流去治理,怎么可能呢?
夫欲穷其流,而不像攻其源,想要问题消减,安可得乎。
病人隐私部位瘙痒,你不能见痒止痒,只知道抓痒吧。
你要看到它里面有虫,看到有虫,就像下棋一样,只看到第二步。大家要注意一下,一个医家就是一个最善于布局的大国手,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大国手绝不是只看到眼前两三步走,要通观全局看到好多步以外。你少看了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治疗效果。
我们看,为什么会有虫呢?因为湿生虫,有湿。没错!你已经看到第三个环节了,看到第三步棋,你已经不是庸手了,但是你还不是高手。
为什么有湿?问得好!中医认为脾主湿!好!看到脾主湿,你已经看到第四步了,能够下一步棋看到四步以外的,十个之中都难找到一两个。这时你再下手去治疗,就不是简单的止痒杀虫、清热除湿了,而是回归本源去健脾。
所以为什么用完带汤治疗妇人白带量多,阴部湿痒效果好。因为它把脾胃健运了,湿浊不下流,虫没有生存的环境,便纷纷停止繁衍了。所以用完带汤加上百部、贯众、露蜂房等一两味杀虫的药,这样湿去虫走,脾胃健运,身体瘙痒自消。
你会发现,有些病人治好了就不再复发,有些治好了,几个月后她又复发,难道你再给她用完带汤吗?反复缠绵难治的疾病,就像碰到一个真正的对手,疾病也是高手,所以才能称为疑难,成为难啃的骨头。
它在考验你的道行,这时如果你看到第四步,它看到第五步。你虽然是高手,它却是高高手,最后高手碰上高高手,还是稍逊—筹。你虽然暂时赢了一两回,但是最后还是输在整盘棋势上。疾病又反复了,病人又来找你了。
别急,我们除了《傅青主女科》的完带汤,我们还有《伤寒论》,我们更有能看到五六步、七八步以外的大国手,超级高手——《黄帝内经》。为什么?脾虚了。这一问就是看到第五步了,这要因人而异,但总的不离以下几点。
思虑过度,劳伤脾胃,这叫思虑伤脾,最常见于知识分子或者妇道人家。这时要少思虑,归脾汤主治。
劳力过度,体倦伤脾,最常见于体力劳动者,或者干重活的,要量力而行,不要你只能挑一百斤,却挑一百五十斤。所以要少过劳,补中益气汤主治。
言多伤脾,脾开窍于口,言多伤中气。男人话多,中气亏耗,湿浊举不起来,都陷到前列腺里去了,所以尿频急,前列腺容易出问题。女人话多、白带偏多,伤了中气,湿陷下焦,留浊不止,成为各种虫痒、妇科炎症的温床。
生冷伤脾,喜欢吃冰激凌、凉饮、冰冻可乐的人,脾胃都被冻得打哆嗦,运化不开,所以水湿弥漫。就像阳光足的地方,水湿就少,阴暗的地方就潮湿。
你老用冰箱之物、空调的环境来制造阴暗,那不是在把身体制造成潮湿,适合疾病生长繁衍的环境吗?所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外面的,而是你自己。
饱食伤脾,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加大饮食剂量,就像让汽车超载,会损坏汽车。水谷精微,你运化不过来,不单不能成为营养,为身体所用,反而会变成血糖、血脂、血尿酸,中医通通把它们叫成湿浊。这些浊阴之物会阻碍身体,导致经脉不通,血液黏滞,也成为疾病生长的好环境。
大家看看,不同的人犯了上面不同的养生误区,因为源源不断地犯错、践踏养生误区,违背身体正常规则,所以才有源源不断的疾病。
当你懂得用这种思维连问五个为什么,你即使没有学中医,你把这种思维用到经济管理、修身养性、职业技术方面去,你都会成为顶呱呱的人物。
所以说,中医不单是教会你如何治病、防病保健那么简单,中医学里的智慧,完全可以提升你的人生境界。
一个小小的阴道虫痒,在不同水平的人眼中,他看到的是不同层面的东西。你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你站在凳子那么高的地方、看到的只是周围数百米。你如果登上东山,整个鲁国你都觉得小。你如果登上整个泰山,那么你会觉得天下都不大。所以我们站在一些偏方、秘方层次上治病,那就像站在凳子上一样,有用吗?也有用,但是它只治一人一时的疾病。
你如果站在《伤寒论》辨证论治理法的高度上去治病的话,那么你就像登上东山一样,肯定可以成为一个很出色、很受人尊敬的地方名医。
但是你如果还觉得不够,你想往更高层面上迈进的话,你登上《黄帝内经》的高度,就像登上泰山一样,巍巍乎,天地尽收眼下;峨峨乎,万变不离其宗。这时你已经不是拘泥于用某一草药、某一方子去治病了,就像高手到后来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可以用竹头木屑而为刀兵利器。
就像已经看到五步棋外的大国手,这就是国医的境界。一个疾病的来龙去脉,你摸得一清二楚,你想在哪个环节截断它,就在哪个环节截断它。这就像一个大战略家,对战天下,了然于胸。
中医认为用药如用兵,理身如理国。没有《黄帝内经》这种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你谈什么带兵打仗,谈什么用药治病,谈什么治理身心,治理国家。所以为什么到最后,健康要靠自己。
医生只是个修理工,或者只是一个导师,引导你而已。医生用药就像在后面帮你推一下车子,你如果在前面不努力地把车子方向把握好,拼命地踩车子,这陷进泥潭里的车子能从病苦的泥泞里走出来吗?
所以说,你要学会做一个聪明的病人,不要老问医生说,有什么厉害的杀虫药?告诉你,硫酸能杀虫你敢用吗?原子弹也能杀虫你敢用吗?你要反过来问,我这个虫是怎么得的,不是去问怎么去治虫,而是去问怎么能不生虫。
到最后你就已经是用《黄帝内经》去治病了,而不是《伤寒论》。《黄帝内经》通篇在讲如何根除疾病,但是出现的汤方不过就是十三首,难道古人就不知道汤方的重要吗?但是古人更知道人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黄帝内经》不是寻常治病的医理,是治人的医道,是帮你纠偏、提高修养境界的一门天地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