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昨天晚饭以后,和家人一起出去走了走,刚走到小区外面东北临街小路,就看见好几丛半人高的植物,不仅长得非常茂盛,而且它们许多的枝条上,还开出了一些金黄色像菊花一样的花朵,金黄灿烂的色彩,非常吸引人的眼睛。
随行的家人问我,哪些是啥子东西,开的花像菊花一样?我慢慢靠近它们,只见它们不高不矮的杆儿上长满了白色的小绒毛,用手稍微一碰感觉还有点刺人呢!
再看它们的杆儿下端是深绿色的,可上部分有些呈紫红色彩。它们整个植株长满了卵状形绿色的叶子,用手摸了一摸它们的叶片,给人感觉叶上表面非常粗糙,下表面有柔毛,叶缘像锯齿一样,它们明摆着就是一丛的洋姜了。
看嘛!那许多开在枝顶端的金黄小花,一朵朵开展的洋姜花,就像一 朵朵小巧玲珑的向日葵,鲜嫩花瓣从花心均匀挤出,显得非常的团结和睦和阳光灿烂。
其实,洋姜原产地是北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后来传入我国,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栽种。
洋姜真正的名字叫菊芋,或许因为它的果实长得像芋头,开的花像菊花,所以定名为“菊芋”吧。它也还有许多其它的名号,如有的还叫它们鬼姜、洋羌、番羌、洋生姜,等等。
它们大多数的名号后面,看着都带有一个“姜”字,我想或许因为它们有块状的地下茎及纤维状根,而这些地下生长的块根,长得也像我们吃得生姜吧?
洋姜是比较耐寒耐旱的植物,可以耐低温。养殖的时候注意光照要充足。选择土壤的时候要求还是不高的,但酸性土壤和沼泽、盐碱地都是不宜种植的。它们的地下块茎,不怕冻,可以像青蛙一样会"冬眠″,有很强的抗寒能力。洋姜不怕干旱也不怕冷,生命力极强。沙漠、酷寒都打不到它,它就像“打不死的小强”,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死而复
洋姜在-40°C至-50°C的环境下也能生长哦,这温度可比南极的沿海地区低多了,由于它根茎发达,在防风固沙方面的生态作用显著。北方牧民每年开春前会采摘洋姜,一起用于祭祀上天,希望今年水草丰茂,风调雨顺。若在宅舍附近种植,兼有美化作用。
洋姜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为“21世纪人畜共用作物”。洋姜的块茎香甜适口,块茎中的菊糖含量很高,可以用来制作糖果、糕点等。洋姜可以当作蔬菜食用,洋姜的做法有很多,可以腌制、煮粥、做汤、炒食,既能做美味的菜肴、下饭菜,也能作为出行居家老少皆宜的零食,洋姜最常见的还是用于堡鱼汤,红烧牛羊肉,用于去除鱼的鱼腥味,牛羊肉的肉膻味。
洋姜具有饲用价值,是高寒沙漠种生物量最大的植物,叶、茎、根块均是优质青饲料,可以喂食兔、猪、羊、马等家畜。可以在洋姜的生长季割取地上的茎叶部分作饲料,也可以在秋季把洋姜粉碎后做干饲料。
洋姜含有丰富的菊糖,提炼后具有特殊的保健和抗癌作用,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把洋姜中的根茎捣烂之后可以拿来外敷,治疗无名肿毒、腮腺炎。
洋姜还可以用来食疗,把洋姜块茎洗干净切碎之后,加入淘洗干净的大米煮成粥,加入食盐、香油后食用,对糖尿病、浮肿、小便不利的患者适用。
洋姜中有菊糖,菊糖水解后产生的果糖经过发酵可以制成酒精,也被称作“绿色石油”,是很好的代用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