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采用蜂针疗法治疗酒精性脂肪肝1例,患者病程2年有余,蜂针选穴部位为肝区、双側腹股沟、太冲、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丰隆、天枢、中脘、肝俞、脾俞等,共计治疗32次,脂肪肝症状消失,随访6年无复发。
关键词:蜂针疗法;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脂质在肝细胞中贮积过多,并发生脂肪变性的肝病。其病理进程复杂多变,涉及肝细胞脂变、坏死、凋亡、炎症以及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临床上将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两大类。酒精性脂肪肝病情发展迅速,可以不经过脂肪性肝炎直接发展为肝硬化。近年来,我国脂肪肝患者数量不断上升,酒精已经成为除病毒性肝炎以外导致肝损伤的第二大肝病因。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笔者采用蜂针疗法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周某某,男,53岁,干部,于2006年4月15日来我院就诊。主诉为右上腹胀痛,乏力,食欲不振2年余,因劳累、饮酒或多食肥甘而加重,有长期饮酒史。在福州某三甲医院经肝脏彩超等检查诊为中度脂肪肝。了解到蜂针疗法可以治疗脂肪肝,故前来我院治疗,期间患者拒绝接受其他中西药治疗。且因工作关系,不能完全戒酒,故嘱其尽量少饮酒,少食肥甘厚膩。
选用家养意大利蜜蜂,经蜂针皮试,结果为阴性,可接受蜂针治疗。
蜂针部位或穴位:肝区、双側腹股沟、太冲、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丰隆、天枢、中脘、肝俞、脾俞等。
蜂针治疗头1个月每周治疗3次,之后2个月每周治疗2次,最后2个月每周治疗1 次,合计蜂针治疗32次。
首次治疗用蜂2只,之后每次递增2~5只,维持用蜂量为30~35只,平均每次用蜂28只,合计用蜂896只。
治疗后患者右上腹胀痛消失,精力充沛,体力正常,饮食良好,即使饮酒或进食肥甘厚膩也未见右上腹不适,经原诊断医院肝脏彩超等检查发现脂肪肝消失。
该患者经随访6年,无复发。
2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脂肪肝发病率不断上升,该病已成为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长期过量饮酒的人群中,约有90%~100%的机率患有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并不是一种靜止的病变,可以进一步恶化导致不可逆转的組织学破坏,形成脂肪性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硬化等。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病情恢复。
西医认为脂肪肝是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下列因素可破坏肝脏脂质代谢平衡,引起脂肪肝:①饮食、高脂血症及外周脂肪组织分解增加,使肝脏摄取游离脂肪酸增加。②肝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增多。③脂肪酸的β氧化受到抑制。④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减少,致甘油三酯转运障碍。
脂肪肝的西医治疗以服用调脂药和保肝药为主,尚缺乏理想的针对性治疗药物,且调脂药长期服用易导致肝损伤。蜂毒可以扩张微血管,改善肝脏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调节机体组织代谢,促进肝细胞脂肪的转化与排泄,调节脂质代谢。蜂毒的主要成分蜂毒肽和磷脂酶A2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还可以促进胰腺的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肝内合成载脂蛋白,与肝中脂肪结合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经血运出肝脏。蜂毒肽还具有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促进垂体前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升高,促使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活化,cAMP—蛋白激酶使无活性的脂肪酶磷酸化,转变成有活性的脂肪酶,促进脂质分解。中医认为脂肪肝可归属于中医积聚、痞证、胁痛、痰证等病范畴间,主因患者嗜食肥甘厚味,导致睥失健运,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内阻,土壅木郁,则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受阻成瘀,痰瘀互结留于胁下而发。
足厥阴肝经的走行为沿大腿内側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蜂针双側腹股沟和肝区可刺激调节肝经和肝脏的功能。另外,蜂针对穴位产生的刺激通过经络系统对体内失衡的功能进行调节,达到疏肝健脾、理气活血、化痰祛湿、散结化瘀的作用,促进肠蠕动,增强血胆固醇的运输和清除能力,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加速细胞代谢,降低肝内脂质含量,从而改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蜂毒还能作为一种复合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避免了进一步的肝脏损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