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临床常见易复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由下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可以出现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或鳞屑以及粗厚苔藓化,瘙痒剧烈。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蜂刺疗法治疗湿疹效果显著,现从中选出38例湿疹的治疗效果情况进行说明,38例湿疹患者全部是经过医院皮肤科诊断和确诊的湿疹患者,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最小者14 岁,最大者86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70年以上;急性16例,慢性22例。
1、临床表现
皮疹为粟粒大的小丘疹、疱疹成小水疱.基底潮红、抓破后呈观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渗液不断渗出,病变中心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听线不清。合并感染时,炎症听显,并形成脓疱。临床分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1.1 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多对称发生,常见于头面部、耳后、四肢远端、手或足等暴露部位及阴囊、女阴或肛门等,瘙痒剧烈,饮酒、搔抓、肥皂和热水等均可使皮损加重。
1.2 亚急性湿疹
当急性湿疹的炎症减轻后或急性期未及时处理吋,皮损则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自觉瘙痒。
1.3 慢性湿疹
可因急性湿疹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件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明显增厚和浸润,棕红色或带有灰色,有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有少许糠状鳞屑,或因搔抓而结痂,有不同稈度的苔藓样变,具有局限性,边缘亦较清楚。
2、诊断
湿疹病因复杂.致敏因素较多,不易查清,主要根据病史,皮损形态及病程判断。本组38例全部是由医院皮肤科已确诊的湿疹病例。其中急性湿疹16 例,慢性湿疹22例。
3、治疗方法
先用含75%乙醇的棉球在选好的作用点或穴位上消毒,再用镊子夹住蜜蜂,将其尾部对准消毒后的作用点蜇刺,等毒排完后拔掉蜇针。第1次用1-2只蜜蜂,以后逐渐增加,最多不超过10只。12 次为1个疗程。同吋配合服用维生素B1 ,1次30mg;1日3次。
作用点或穴位为:神门穴,志室穴双侧,31点,32点,33点、34点(肺腧双侧),75点、76点(足三里双侧)、阿是穴(湿疹密集处或小丘疹、疱疹中点和结痂及小糜烂面中点)、四肢或腹背部湿疹所在等。
4、治疗效果
4.1 治疗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皮肤恢复正常。
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仍有少量皮损结痂和小丘疹,偶有瘙痒,尤其是夜间。
无效:作过几次蜂疗,但因无明显好转或蜂疗反应过重而放弃治疗者。
4.2 治疗结果
治愈 % 显效 % 无效 %
急性 16例 16例 100%
慢性 22例 16例 72.7% 5例 22.7% 1例 4.6%
合计 38例 32例 84.2% 5例 12.2% 1例 2.6%
5、典型病例
张某,女,77岁。2012年2月患了湿疹,瘙痒剧烈,尤其是夜间更重。经多家医院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病史:患者于2011年初曾因腰腿痛到诊所用蜂刺疗法治疗9个疗程痊愈。
查体:身体多个部位有湿疹,血压和二便正常。由于搔抓,双上肢及肩背部尤为严重,已看不到完整的皮肤,丘疹和丘疱疹抓破后呈现明显的条斑痕及点状渗出,并有小糜烂面,病变中心较重,有些部位还可看到密集的粟粒大的小丘疹、丘疱疹和基底潮红。诊断为急性湿疹。
治疗:第1次4月5日取穴,耳穴双侧神门穴、31点,32点、33点、34点已经2处丘疱疹和小糜烂面的中心用活蜜蜂蜇刺;第2次4月7日与第1次相同,并增加2处阿是穴;第3次用蜂刺疗法治疗左上肢的44点、46点、50点、52点、54点、64点和4个阿是穴,第4次治疗右上肢的43点、45点、49 点、51点、53点、63点和4个阿是穴:4次治疗后各部位轮流使用蜂剌疗法。1个半月湿疹基本好转,小丘疹和丘疱疹基木消失,现仍在治疗中。
6、体会
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复杂。患湿疹后,由于过度搔抓,使皮疹恶化感染,红肿糜烂,渗出物明显增加,组织分解物和细菌等形成--种特殊的自身抗原,被吸收面发生致敏作用,结果在原皮疹附近出现类似皮疹并泛发全身。
蜂毒的成分非常复杂,许多成分对机体都有治疗作用。蜂毒中的蜂毒肽对垂体─肾上腺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使皮质激素释放增加,从而提髙循环中考的松的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蜂毒肽也有抗痉挛、脱敏和镇痛作用。蜂毒中的阿多拉品是天然前列腺素PG合成酶抑制剂,能够减少PG的合成。蜂毒中的抗炎多肽能减轻炎症的红、肿、热和痛等反应,一定量的蜂毒,刺激抗休产生,促使机体免疫机制的改善,使湿疹造成的损伤加速恢复。
志室穴和耳穴中神门穴有抗过敏、安神和镇静的作用,足三里不仅是治胄的主穴,也是增加机体免疫的好穴。做蜂刺疗法吋,应尽可能把蜂毒刺在穴位或作用点上,使蜂毒更快的控制和迅速恢复湿疹造成的损伤。
辽宁大连巿沙河口区星海蜂疗诊所 孙红兵 陈瑜
(2-12-1241)